太平天国的东 王是

如题所述

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多了,发不完}

洪秀全(1814.1.1~1864.6.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创立拜上帝会,深入广西,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于1851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 清咸丰元年)1月11日举行金田起义,编组太平军,颁布《太平军目》,又以“十款天条”严明军纪。起义初期敌强己弱,遂率义军乘虚蹈瑕,于转战各县中寻机歼灭清军,保存和壮大自己。同年3月,在广西武宣东乡被拥戴为天王,随建五军主将制。及克永安(今蒙山),又加封五主将为东、西、南、北、翼五王,诏明诸王俱归东王杨秀清节制。1852年6月,在湖南道州(今道县)采纳杨秀清意见,确立“专意金陵”的战略方针,围长沙,克武汉,下九江(今属江西),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后渐轻敌冒进,同时开辟北伐、西征和保卫天京三条战线,兵分力单,导致太平军北伐全军覆没。后改变战略,于1856年夏从西征战场调集大军,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军势复振。但以不善处理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酿成天京内讧,军事力量大受削弱,形势急遽逆转。洪秀全自兼军师,艰苦筹维,1858年重立五军主将制,选拔、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军心复振。同年冬,二破江北大营,又获三河大捷。1860年春,采纳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的计策,奔袭杭州,调动清军,取得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的胜利。为救被湘军围困的安徽安庆,多方调遣兵力组织解围,皆告失利,安庆终于1861年9月陷落。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5月,湘军对太平军取大包围之势,曾国荃部进至天京城下。为急于解围,严催李秀成等“十三王”率兵自上海、浙江前线回援,于天京城外与湘军大战45日,未能破围。随命李秀成取道江北,远攻敌后,不仅未能调动湘军,兵力反遭重大损失。洪秀全深居天京,一再从各战场调兵回救,战略陷于被动,战局由此日蹙。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天京危殆。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建议,徒自坐困。次年6月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遂告败亡。洪秀全以一乡村塾师走上武装斗争道路,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于政治上缺乏驾驭全局、维系内部的能力,军事上稍逊韬略,故开国丧国,兼于一身。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杨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冯云山(1815~1852)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因父亲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乡教读,屡试不中,对科举与清政府不满。1843年他与洪秀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支持和参与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2回答时间:2007-4-7 22:13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e130000 | 六级

擅长领域: 历史话题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5-11-10 太平天国的天王以下的五王?? 4
2010-11-25 太平天国东王
2010-9-5 太平天国封王地在什么地方
2009-10-19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远征? 9
2009-9-26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23
更多关于太平天国的5王是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太平天国 身世
等待您来回答3回答姓曲的鼠字辈的人应取什么名字.1回答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其性质是.2回答太平天国的东 王是.1回答四大美女是哪四大美女?.1回答10淮海战役爆发历史.0回答询四川省岳池县香山乡四村94级胡冬梅..0回答杀魏延的,并非杨仪.0回答材质灯光渲染器三者怎样结合使用.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2条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生,广东花县人。

他一生的业绩主要是: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国初具规模,加犟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洪仁□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缐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

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断粮。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残酷的斗争和饥饿使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卧病不起。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杨秀清(1823-1856年)桂平紫荆人。1846年参加拜上帝会,并成为其中得力骨干。太平天国起义后被封为东王,并拥有“节制诸王”的权力为太平军中实际上的最高统帅。1853年定都南京后,他整顿朝纲,派兵北伐西征,多有建树。杨秀清由于功高跋扈,引起了天王洪秀全和其他高级将领的猜忌。1856年“天京事变”中被杀。

冯云山(1822-1852),太平天国杰出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距官禄布五里,是洪秀全的表亲和同学,关系极为密切。他自幼诵读经史,博览群书,因屡试不第,在村塾中执教。1843年当洪秀全劝人拜上帝时,冯云山是最早信从者之一。为了表示“拜上帝不敬邪神”,他和洪秀全一样,把村塾里供奉的孔子牌位拆毁,惊散了学童,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村中的一些封建顽固势力,要他和洪秀全为元宵灯节迎神会书写对联诗文,以歌颂神佛偶像,他们倔强不从而受到迫害。从此,失去了塾师的职业。

1844年,他和洪秀全一起遨游两广,宣传拜上帝、信耶稣。他们辗转到广西贵县赐谷村。不久,因成效不大,洪秀全回到广东花县,冯云山独自一人留在广西,并很快转移到桂平紫荆山这个生活极为艰苦的地区,在这里开创革命的基地。紫荆山形势险要,“层峦叠嶂,易于出没”,进可攻退可守,因地处数县交界,是清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地方,而且是壮、瑶、汉各族农民居住的地方。他们“种田种山”或“种山烧炭”,世世代代挣扎在饥饿线上,农民不断起义反抗,阶级斗争基础较好。

1844年11月,囊空如洗的冯云山进入紫荆山的古林社。他“举目无亲,典借无路”,全凭着自己的意志、毅力和未来宏愿孤鼓舞,去开拓艰苦的革命事业。他放下架子,脱掉长衫,替人担泥挑土,割禾打谷或靠拾粪卖钱度日。在做苦工的日子里,他曾吟诗道:“孤寒到此把身藏,举目无亲也着忙,拾粪生涯来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扬”。不管 生活多么艰苦,他的革命志向从不动摇。后来,他的雇主曾槐英发现人他是一个有才学的人,就推荐他到紫荆山大冲曾玉珍家教书。在他作塾师时曾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他把自己比作“彩凤”、“蛟龙”,栖荆山,游紫水,借塾师的职业为掩护,热心传教,拯救世人。他劝人“勿事偶像,独拜真神上帝,信仰耶稣,藉得天堂永久快乐。”许多农民纷纷皈依新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洗礼的。在冯云山“历尽艰辛,坚耐到底”的非凡努力下,到1847年上半年,紫荆山区的信徒已发展到二千多人,建立了“拜上帝教”组织。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先后入会,成为拜上帝教早期的领导核心。紫荆山区成了革命的摇篮。

冯云山是卓越的农民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他那种坚忍不拔的可贵精神,后来在《天情道理书》中被称赞为“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他为革命大业的奠基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847年8月,洪秀全带着《原道醒世训》等新作,来到了紫荆山。由于几年来冯云山在传教中,号召会众共尊教主洪秀全,所以,洪秀全那端庄威武的容貌,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及“斩邪留正”、“共享太平”的主张,会众早有所闻,因此,对洪秀全愈加敬重,“称为洪先生,奉之若神”。洪秀全和冯云山,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共同制定了各种仪式和《十款天条》。同时,又积极宣传《原道醒世训》等文献的革命道理,并领导群众开展实际斗争。他们横扫了当地所有的神坛庙宇和各种偶像。其中最著名的是捣毁象州甘王庙。这些斗争大大振奋了会众的革命热情。但是,却遭到了当地封建势力的镇压。1847年12月,紫荆山石人村的恶霸地主和团练头子王作新纠集一帮打手逮捕了冯云山,责令保正押送桂平县,在途中被会众卢六等夺回。王作新恼羞成怒,跑到县衙控告冯云山“迷惑乡民,结盟聚会”,“不从清朝法律”,“践踏社稷神明”。要求“严拿正办,俾神明泄愤,士民安居”。桂平知县看到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怕引火烧身,不敢究理。王作新不肯罢休,于1848年元月,再次逮捕了冯云山、卢六二人,以“阳为拜会,阴图谋叛”的罪名,经大湟江巡检司送桂平县狱。

冯云山被捕后,洪秀全从贵县赶回紫荆山营救。接着他千里跋涉回到广州,希望利用1844年清政府准许洋人传教的命令,向两广总督提出申诉,要求释放冯云山和卢六,结果是徒劳碰壁。与此同时,广大会众把烧炭得来的钱捐献出来,汇成巨款,贿买贪官进行营救。卢六不幸被折磨而死。冯云山在狱中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揭露王作新“凶恶谋害之意”,伸辩自己的冤枉,并申明人人当拜上帝。更可贵的是冯云山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创作了一部新的历法,也就是后来太平天国所采用的“天历”。

冯云山的被捕,给地方豪绅以可乘之机,他们散布流言蜚语,加上疫病流行,人心惶惶,拜上帝教一时无人主持,在这危急关头,杨秀清、萧朝贵挺身而出,假托天父、天兄“附身显圣”,以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发号施令,才安定了人心,团结了会众。

1848年,桂平知县被迫“结案”,判定冯云山说服了两个解差,他们秘密转回紫荆山,加入了“拜上帝教”。

冯云山突然回到紫荆山,广大会众纷纷杀牛宰马表示庆贺。冯云山得知洪秀全为营救他已赴广州,于是便立即东下去找洪秀全共商大计。谁知他走后不久,洪秀全回到广西,等洪秀全又返广东时,二人才在家乡见面。1849年7月,他们一起重返紫荆山。这时候,正值广西灾荒严重,饥民遍地,起义烈火燃遍各地。拜上帝教也在和地主团练的斗争中,日益发展壮大。面对着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洪秀全和冯云山立即命令各地会众“开炉铸铁”,“明打犁耙,暗打刀枪”,拜上帝教进入了准备起义阶段。

随着革命时机的成熟,1850年,洪秀全发布“团营”号召,各地会众纷纷向金田集中。冯云山为建立太平军,他仿照古代《周礼》中关于兵法的一些组织形式,结合太平天国革命时代特点,编制了《太平军目》,并在部队中实行“圣库制度”。1851年1月11日,太平军在金田起义。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冯云山被封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在这里健全了领导体制,分封了诸王。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

冯云山为创建拜上帝教并把它引向伟大的革命斗争洪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显要人物也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他的地位应该就是仅次于洪秀全。然而,这位功绩最为显赫的冯云山在永安封王中退居第四位呢?这是冯云山为了照顾大局,维护团结,在共同拥戴洪秀全为最高领袖的前提下,谦让而居第四的。再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849年7月,冯云山和洪秀全重返紫荆山时,不得不承认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既成事实,这也是在极为复杂的历史演变形势面前,冯云山所作出的重要抉择。

冯云山不仅是拜上帝教的奠基者,而且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斗争中,协助洪秀全、杨秀清指挥战斗。他亲临前线,出生入死,充分显示了他“善于用兵”的军事才能。这一点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冯云山具有多方面的贡献。谢介鹤在《金陵甲癸纪事略》中曾称冯云山为“奇才”,太平天国初期的文书上谕“悉出主裁”,初期的革命文书《太平军目》、《太平礼制》、《天父诏书》皆出其手。太平天国革命文献《醒世文》说他:“南翼军师为辅佐,前导开国扶圣君,克取省郡如反掌,开疆拓土功劳深。”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6月3日攻克全州。在全州战役中,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负伤。不久,死于蓑衣渡。

韦昌辉(约1823-1856年)原名韦正,桂平金田村人,于1848年全家参加拜上帝会,并倾其家产资助大平天国起义。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卫又副军师,右军主将,后在永安被封为北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对东王杨秀清心怀不满。1856年8月得天王洪秀全密诏,9月带兵回京,杀害杨秀清及其部将亲属二万余人,激起天京太平军将士的公愤,同年11月被处死。
回答者: 就是CEO | 五级 | 2007-4-6 16:19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杨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冯云山(1815~1852)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因父亲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乡教读,屡试不中,对科举与清政府不满。1843年他与洪秀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支持和参与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回答者: 汉唐余烈 | 一级 | 2007-4-6 17:04

转发到: 郑州的孩子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1
一楼的矿工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一些。太平天国东王是杨秀清,此人谁是农民但足智多谋,很有大将风范 ,南京就是他打下来的,前期为太平天国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九千岁,定都南京后组织了太平军第一次西征和北伐诸战役,并以其名义与英国公使通信,宣布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他战功显赫,位高权重。因居功骄横与天王洪秀全矛盾加剧。咸丰六年(1856),在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后,他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遂下密诏,令领兵在外的韦昌辉、石达开等返天京除杨。韦昌辉率部抵天京后,突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全家。而后又有意扩大事态,诛戮杨秀清部属二万余人,逼走石达开,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史称天京事变。事后不久,洪秀全在诛杀韦昌辉以后,追念杨秀清前功,将其死日定为“东王升天节”以志怀念。
第2个回答  2011-02-15
东王杨秀清,一个矿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15
杨秀清
第4个回答  2011-02-16
杨秀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