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柳”的诗

是整首诗!!! 不是句子!!!包括作者, 朝代, 是古诗!!!
越多越好!!!
急急急!!!!!!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回答者:樱之远 - 试用期 一级 3-15 22:16

年代:【宋】
作者:【僧志南】
体裁:【七绝】
诗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资料:http://my.zahuopu.com/11/viewspace_22440
回答者:王牌用户 - 初入江湖 二级 3-15 22:17

含“杨柳”相关诗词1025首 (够多了吧,记得翻页)

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1&TT=%D1%EE%C1%F8&scommand=%CB%D1%CB%F7
回答者:yannant - 江湖少侠 七级 3-15 22:46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 轼.水龙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车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回答者:月牙儿628 - 助理 三级 3-16 00:21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回答者:cssiban - 试用期 一级 3-16 08:53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回答者:寂寞VS流年 - 试用期 一级 3-16 12:28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回答者:heluyinxiang - 秀才 三级 3-16 16:25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答者:kuaikuai7788 - 试用期 一级 3-16 18:31

春之思

今 长翅的双足

杨柳纤纤叶细柔,
丽日春风照溪流。
莹莹玉露花娇美,
美梦月上柳梢头。

参考资料:皆是原创!如有雷同都属抄袭。
回答者:长翅的双足 - 试用期 一级 3-17 10:27

采 薇 《诗经·小雅》
回答者:q382997231 - 初学弟子 一级 3-17 11:46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回答者:greatwhx - 经理 五级 3-17 18:13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92647.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6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 轼.水龙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车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2个回答  2007-03-15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第3个回答  2007-03-16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15
年代:【宋】
作者:【僧志南】
体裁:【七绝】
诗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资料:http://my.zahuopu.com/11/viewspace_2244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