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捡漏”万达77家酒店,如今却“悔断肠”?到底错哪儿了?

如题所述

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曾经连续几年蝉联胡润百富榜的首富,他那句“一个亿是小目标”的豪言壮语,在90后年轻人之中广为流传。而近些年,万达逐步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所以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早已经彻底退出了胡润百富榜的前十名的位置。不过,王健林走轻资产之路还算是幸运的,而当年接下万达77家酒店的富力集团的李思廉现在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当年觉得买下万达77家酒店很便宜,现在却发现,战略上的失误会让人“悔断肠”。
2017年,受到央行货币紧缩的调控政策的影响,王健林的万达集团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虽然有马化腾为首的四名企业家出手相救,以340亿元的价格拿下了14%的万达股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万达的债务危机。但是,王健林知道万达不能再这样重资产进行下去了,再继续扩张下去是没出路的。万达集团要转型,要走轻资产的道路。未来发展应该专注于酒店管理、酒店设计等一系列轻资产项目。
于是,王健林就为万达旗下的资产找到了 “接盘侠”。他们分别是融创集团和富力集团。融创集团的孙宏斌接手的是王健林出售的13个文旅项目,而富力集团的李思廉,以6折的价格,拿出近200亿将王健林手中的77家酒店群收入囊中。按照李思廉的看法,六折接盘,富力是不会亏的,肯定是捡了万达一个大便宜。李思廉总共收购了万达酒店集团的23202间客房,再加上富力集团本身也是做酒店生意的,如此收购大案,使富力集团从此跃入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的行业之中。
但是,自从接下万达的77家酒店之后,富力的酒店业务就出现负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富力酒店经营的状况呈现负增长,一次亏损就达10亿元。2020年上半年,富力酒店的亏损更是高达9个亿,与前一年的亏损情况相比,富力酒店的亏损正在不断拉大,而现在的酒店生意便成了富力手中的鸡肋。因为,酒店业作为一项重资产,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而且很难找到愿意接管的企业。
为此,富力集团也打出组合拳,一边是裁员增效,2019年裁员近2万人,去年裁员更多,而且还把员工的薪水给降下来了,对外声称是“减员增效“。另一边,出售名下资产,富力集团以作价63亿元,向黑石集团出售广州国际机场富力综合物流园70%的股权;拟出售海南之事国力海洋欢迎世界的股份。与之相反,万达却因轻资产运营减轻了负担,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万达广场通过不断”轻资产“扩张,每年租金收入就达数百亿。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万达把旗下77家酒店以6折甩卖给富力集团的李思廉,这对于李思廉来说算是“捡漏“了,为什么到富力集团名下之后,富力集团却亏损不断增加,最后成为自己手中的拖累呢?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任何投资都要看势,王健林甩卖名下77家酒店,是因为他看清了趋势,国家要让涉房企业降杠杆,王健林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主要是顺应时势。而富力集团的李思廉却是逆势而上,还在拼命搞扩张,认为万达集团的77家酒店好便宜,那必然是会亏得一塌糊涂。
第二,富力集团的李思廉斥资近200亿购买万达77家酒店,主要是靠高价融资来的钱,而不是自有资金,而融资是需要有成本的,往往是企业赚再多的钱,一大半都要当作财务费用要还本付息。在过去的几年里,富力集团的债务像滚雪球似的上升,如果加上富力集团2019年发行的债券,富力集团的总债务远远超过了3000亿元。人家都在拼命的降杠杆,轻资产,减债务,富力集团又在搞重资产的经营模式。这些债务都是要到期的,都是要还本付息的,巨额的利息支出鲸吞了富力集团的宝贵的利润。
第三,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也在回落过程中,万达王健林已经看出了酒店业将是不赚钱的鸡肋行业,所以把名下77家酒店统统打包卖给了富力集团,而李思廉在接盘之后,在经营能力方面又没比之前的万达强多少,如果再遇到全球酒店业的低迷期,那亏损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万达在进军海外地产方面受到重创之后,王健林要让万达集团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了。这主要是王健林看清了政策导向,以及万达集团降杠杆,轻资产的重要性,而且也顺应了全球经济大周期。而富力集团李思廉,做了接盘侠之后,还要逆势扩张,还要高负债运营,还没考虑正处于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当中,那富力集团在酒店业的亏损就在所难免。所以,作为企业的掌舵人的战略决策是很重要的,兴旺和衰败就是在一个决策一个闪念之间。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完整迈点「2020年终策划」专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