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说话和现代人说话一个口音吗?

如题所述

不是一个口音。

古代发音与现代普通话相差很大。所谓的“十里不同音”,翻过一座山可能彼此说话都无法听懂。古代没有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大家都是各讲各地方言,口音各异,各种沟通交流的不便。

举例说明:

一、声调不同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多了平声,少了“入”声。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汉语中的“上、去、入”是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上、去”相当的。

古汉语的四声,也是不能与现代汉语的四声相当的。以“入声”为例。古汉语中有入声,但现代普通话中没有“入声”了,古代的入声字都转化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如“鸭”字,古代是入声,现代普通话里是阴平;又如“发”字,古代是入声,而现代是阴平。

二、声母,韵母不同

其实古汉语的声母、韵母都和现在的普通话都有很大差别。如今粤语、客家话里的发音,还有韩国话中一些汉语词的发音,就会对唐宋时期的汉语有个大概的认识。

据说粤语有9个声调,客家话有8个。所以古汉语里的“四声”恐怕比普通话的四声要复杂。

至于秦汉时期乃至先秦时期的汉语,差别就更大了。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