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危险源注意事项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组织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要根据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等多方面信息来加以识别考查。    

应考虑到作业场所中的所有人员、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的设施,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可以借鉴本单位和同行业以往发生的事故、行业的规定、一些作业文件的安全注意事项、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或安全评价表的内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危险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7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定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构成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分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 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 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 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 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 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辨识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以建筑行业部分典型活动为例: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50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6m以上的边坡施工;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防范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系统首次实现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水、火、瓦斯、顶板”统一的数据仓库、元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可为多参数决策支持提供实时数据;自主开发的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并服务于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数据处理和专用GIS和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多种数据在同一平台的集成处理;建立的多参数动态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模型,实现了在线动态预测;构建的煤矿井下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库,完成了预警分级体系的分类,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在线识别和预警;利用先进技术开发的煤矿灾害的集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从危险源检测、识别、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的完整决策。
该项目包括服务器及软件、水文监测系统构建、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顶板压力监测系统构建和平台软件等七大部分。
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术控制

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2)人行为控制
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③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④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⑤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⑥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第2个回答  2018-12-27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 按事故出现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非常容易发生、容易发生、较容易发生、不 容易发生、难以发生、极难发生。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可忽略、临界的、 危险的、破坏性等级别。也可按单项指标来划分等级,从控制管理角度,通常根据危险源 的潜在危险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度、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场所、设备、设施等的不同分类。

扩展资料;

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源时,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为,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危险源

第3个回答  2020-12-25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扩展资料: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9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扩展资料:

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经2011年7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8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发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备案、监控和应急管理等均作了详细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大危险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