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古文选(一)魏晋南北朝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魏晋南北朝部分四大模块:

一、魏(建安时期):三朝(曹操、曹丕、曹植)、王璨

二、晋:西晋:李密、左思、葛洪;东晋:陶渊明、谢灵运

三、南北朝:鲍照、姜淹、谢眺、丘迟、孔稚珪

四、故事与民歌:干宝、刘义庆、民歌

1、《短歌行》

1、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政治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诗今存20余首,全用乐府旧题。有《魏武帝集》。

2、诗歌特点:诗篇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动乱现实,抒发个人抱负,激昂慷慨,苍凉悲壮。

3、《短歌行》是乐府旧题。长歌、短歌是指歌曲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约是用于宴会的歌词。

思想内容:

(1)思想主题是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安定天下

(2)全诗总体格调昂扬慷慨,反映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艺术特色:

1、比兴手法。“月明星稀”四句,用乌鹊南飞喻贤者奔走四方,以绕树而飞说明“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从”,月夜景物与诗人感受、作品主题融合。

2、典故的运用。

(1)用周公自比属于事典(故事),含蓄明志,切合诗人的特殊身份。;

(2)引用《诗经》成句属于语典(引用有出处的词语),庄重,古朴,造语典雅。

2、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王粲,字仲宣,在建安七子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

2、风格:王粲亲历乱离,所作诗赋能反映当时现实情调悲哀。

3、作品《七哀诗》和抒情小赋《登楼赋》等,有《王粲集》。

写作背景:该诗作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当时董卓部下(李榷,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王灿只好到荆州避难,写下了这篇纪实之作。

思想内容: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百姓遭殃的惨象,表达了对百姓所受苦难的同情,以及思得明君以治乱世的强烈愿望。

分析“饥妇弃子”描写的深刻意义

对这人间悲剧的一幕描绘非常突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诗人截取这样一个典型的生活画面,通过展现母亲遗弃亲子的反常现象,反映时代动乱对人们心灵的扭曲,既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也隐含对制造动乱者的谴责。

领会末四句用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1、“南登霸陵岸”中“霸凌”为汉文帝陵墓所在,表达向往韩初“文景之治”。

2、“悟彼下泉人”意为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英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心情。

“下泉”是《诗经.曹风》中名篇,《毛诗序》认为此诗主旨是“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

3、王粲《登楼赋》

文学常识:

这是一篇抒情小赋,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王粲登楼的,是麦城城楼。

写作背景: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曹操在胜利之后逐步统一了北方,而荆州的刘表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能任用避乱荆州的海内俊士。

思想内容:

在失意的情况下登楼抒怀,倾吐了故乡之思,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艺术特色:

1、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该篇以一“忧”字奠定全篇情感基调,全文情景相生,引发故乡之思;借景抒情,暮色苍茫,征夫不息,悲凉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2、运用典故。不管圣人还是普通人,不论遭遇的穷达,怀乡之情是共同的,强化了思乡的情怀。典故上如“匏瓜徒悬”、“井渫莫食”,表达了不得任用的担心。

3、措辞洗练,音节和谐,也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特色。

4、曹丕《燕歌行》

文学常识:

1、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

2、成就有《魏文帝集》;

《典论.论文》是今存一篇首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论文。《燕歌行》是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乐府旧题。

3、本诗写一个女子对远方丈夫深切的怀念。

女子形象和艺术特色:

1、塑造女子形象: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深切思念远方丈夫的女子形象。

2、有女子外貌和行为的描写。如泪下沾襟的悲切,百无聊赖的弹琴低唱,也刻画了孤单寂寞的心态和因丈夫不归而忐忑不安的疑虑;

3、景物描写:“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有秋风霜露,草木摇落等秋季景物的烘托,还有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寄托。

4、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情感表达曲折,委婉,深沉动人,句句押韵。

5、曹植《赠白马王彪》

1、曹植,字子健,曹操第三子。世称陈思王。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对五言诗的发展很有影响,有《曹子建集》

2、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志得意满,作品情调昂扬,多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后期:作品多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激愤心情。

《赠白马王彪》和《洛神赋》均是后期作品。

本文写作背景:

黄初四年,曹植、曹彰、曹彪赴京师“会气节”,结果曹彰暴死,曹植、曹彪返回封地,被强迫分道而行。临别之际,曹植愤而成篇。

曹丕称帝后对待兄弟十分严酷,如不许拘留京师,不许互通音问、派监国使者监视一举一动,不停更换封地、经常令其迁徙等。

思想感情:

1、失踪的悲愤不仅源于眼前之事,更是平时屈辱难堪处境的不平之鸣。

2、书写与兄弟生离死别的悲情和对受到朝廷猜忌压迫的强烈怨愤之情。

结构内容(以理解为主):

全诗由七章组成。

一、离开洛阳时的眷恋和感伤,兄弟之间的生离死别

二、写路途险阻难行,表达对前途的忧虑

三、痛斥拨弄是非离间骨肉的小人,隐含对任用小人的皇帝的不满

四、写荒原萧瑟的秋景,烘托内心的孤苦与凄凉

五、写对曹彰的哀悼之情和自己的忧伤之嗟

六、写与白马王曹彪的惜别之情

七、既感叹天命可疑,人生无常的现实,又祝愿彼此保重,未来能共享天年。

全诗写的声泪俱下,如泣如诉,尽情表达了曲折复杂的感情。

艺术特色

1、这首诗以纪行为线索,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一是叙事,二四写景,三五六七抒情,将心中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哀婉动人。

2、采取了辘轳体形式。

①全诗七章,除第一章外,其他章节,前章末句与后章首句互相勾连,使各章蝉联相承。

②采用了不少问答句式,一问一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使感情深化,各章之间紧密相连,一气呵成,流转自如,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畅达而强烈。

辘轳体形式

(其二)太谷何廖廓……我马玄以黄。

(其三)玄黄犹能进……揽辔止踟蹰。

(其四)踟蹰亦何留?……抚心常太息。

(其五)太息将何为?……咄喈令心悲。

(其六)心悲动我神……能不怀辛苦?

(其七)辛苦何虑思……援笔从此辞。

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第二、四章以写景为主,用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与心中之情融合,表达兄弟离别的悲痛。

2、第三、五、六、七章以抒情为主,直抒胸臆、景物烘托、比喻象征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将心中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哀婉动人。

重要语句

1、“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孤魂”指曹彰。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中直接来源于曹植《赠白马王彪》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年在桑榆间”指人在老年。

4、“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这里的“玄黄”指马病。

5“鸱枭”“豺狼”“苍蝇”

“鸱枭”比喻险恶的小人;“豺狼”比喻凶狠的小人;“苍蝇”比喻颠倒黑白的小人。

6、《洛神赋》(井序)

文体:《洛神赋》是著名的抒情小赋。

思想内容:

1、作者借神话传说中的宓妃,展开美丽的想象,刻画洛神美丽,热情天真多情的性格。

2、她大胆追求,终因人神相隔,不能与倾慕之人结合,留下了无限怅惘。这是一个人神相恋终于幻灭的故事。

3、作者当时遭受猜忌的处境和倍感压抑的心情,洛神可能就是作者所追慕的美好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化身。

艺术特色

1、

①多方面展示了洛神外表与内在的美,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具有古典美的美女典型。

②既有对洛神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等的细致铺写,更有对其热情、大胆、天真天性的形象刻画,还有对其哀怨忧伤的内心活动的深入表现。

2、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用神话传说作象征寄托,想象奇特,意象奇诡,辞藻艳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原文精选:

1、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态优美

2、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光焕发

3、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容貌美好

4、瓖姿艳逸,仪静体闲。——姿态美好

5、奇服旷世,骨像应图,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服饰华美

7、李密《陈情表》

文学常识:

1、李密:由蜀汉入西晋,代表作是《陈情表》。

2、性格:为人刚正,有才辩论,以文学著称。

写作背景:

这是李密向晋武帝所上的表文。

司马氏在取代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杀戮,加之中原大族向来轻视南方士人,因此李密有所顾虑,心存观望,力求暂缓赴任。

原文内容:

第一段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能分离之情。第二段陈说朝廷征召催逼,自己陷于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申诉不能应召的原因只是为尽孝道。

第四段表达对晋朝的敬忠报国之心。

思想内容:《陈情表》着重叙述自己家门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情形,说明自己难以应召。

艺术特色

1、情感

直抒真情,言辞恳切,委婉得体,悲恻动人。

一二段重在写情,三四段重在说理,忠孝可以两全,合情合理,令人感动。

2、语言

语言形象生动,遣词造句也极为谨慎,委婉十分得体,符合陈情时的身份和情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8、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 )

文学常识:

1、左思,字太冲,出身卑寒。现存的十四首诗,主要内容是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风格:诗风豪放刚健,语言简劲质朴。

3、作品:《三都赋》(洛阳纸贵),有《左太冲集》。

思想内容:

“弱冠弄柔翰”一首是《咏史》八首的序诗,诉述自己的杰出才华和政治抱负,其才华表现在能文能武,既博览群书、善于写作又熟读兵书,精通军事,足以在关键时刻解救国家危难,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是自我形象的充分展示。

9、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思想内容:(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平庸世家子弟窃据高位,英俊寒门士子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是受压抑者的不平之鸣,并揭示引起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诗歌结构

全诗分三层:

①开头四句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对照鲜明强烈;

②中间四句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明了前四句的意义;

③最后四句用具体的史实作证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艺术特色

第一层对比:采用比兴手法;

第二层对比:由自然转到社会;

第三层对比:是第二层对比的具体化,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表达了强烈的愤满与不平。

分析“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两句的表达作用

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名了前四句的寓意(主题思想),揭露门阀制度下,平庸的世家子弟窃据高位,寒门子弟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

分析诗中所用的史实。

①“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西汉金日磾与张汤两大家族的子孙,凭借祖先功业,世代都做大官。(“七叶”指七代)

②“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汉武帝时的冯唐才能出众,但直到头发白也不被皇帝重用。

③以具体史实为例,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10、葛洪《画工弃市》

文学常识

1、葛洪:今江苏人,号抱朴子。

2、经历:家贫好学,博览群书,后好神仙炼丹之术,晚年辞官隐居。

3、作品著有《西京杂记》、《抱朴子》、《神仙传》等。

本文选自葛洪的《西京杂记》,弃市指斩首。元帝指汉元帝。王嫱指王昭君。

王昭君事见于汉代史书,但无画工作梗之事。本文提出画工作祟的说法。

思想内容:

1、揭示了昭君悲剧命运的根由是帝王的专制;

2、表现了昭君自信、正直、不肯屈服的个性,她具有独立自尊的人格,这对后来以王昭君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艺术特色:

1、结构上以画工贯穿全文。从画工为宫女画像写起,引出画工索贿,为昭君未得宠幸埋下伏笔,于是元帝追查此事,导致画工弃市。

2、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写得清清楚楚,波澜起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