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01. 命运: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1、「外在的命运」与「内在想象/内在意识」是镜像关系。

2、想改变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改变内在意识。

3、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问题是,你能否知道这个好处是什么?

4、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5、扩大觉知范围

①觉知到潜意识,潜意识就成为意识层面。

②这样可以更好地去做选择、去掌控自己,你的自我因此变得更为成熟而强大。

1、短时间内一句话重复了3遍以上,这句话就非常重要,值得好好探讨。

2、具体化:搞清楚话语中细节,才能具体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3、搁置:假设某个问题彻底没有了,那会怎样?

1、一个人常说的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影响着他的人生。

问题:你最常说的话是什么呢?

2、自恋

(1)内涵

①命运轮回的基本:每个生命都想证明自己是好的,所以有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②内心自恋较低:压制别人。
你比我多,我会恨你;我比你多,我得意,但也担心你恨我。

③自恋发展成熟:我好,你也好。

(2)表现

①我是对的。
我说了事情是怎样的,就会把事情朝那个方向推动,用这个去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②我比你强。
我高过你的格局才会让我自在舒服。

拓展:《04 | 动力: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全能自恋》

1、被触动,意味着一个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

2、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关键机制

选择性注意,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符合我预言的信息上。

3、觉知“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有体验的帮助。

如果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4、只是意识上树立了目标,而潜意识是自卑的,认为“不配”、“做不到”,那样就只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会有正向的结果。

5、扩大体验的方式:想要什么人生,就和什么样的人接触,让别人的体验感染到你。

1、经常说“不知道”

①无形中认为,完美的自己应该什么都知道,而不知道是一种羞耻;

②童年被过度询问,要去抓取你的想法,让你有被入侵感,于是用“不知道”来抵挡入侵。

2、经常说“好累”、“好困”

这份沉睡,是为了保护自己,在瞌睡中,才是自己说了算的。

3、经常说“我很懒”

①其实是不敢尝试,如果有挫败,意味着“我不行”。相对于“我懒”,更难接受“我不行”。“懒”给“我能行”留了一个空间。

②行动,会打破想象中的自恋,同时,又发展了真实能力而增强了真实自恋。

4、别恨自己的消极,要去理解它,给它以拥抱、耐心和爱。

1、“不”,代表着自我意志,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2、家长面对孩子不立即回应、不听话的不安:

①我会觉得,我说错话了,你会不喜欢我→我生气,我恨你,但我又不敢承认→所以觉得是你恨我,才不回应。

②孩子感受这份压力,容易努力地去回应家长,满足家长的需求,却忘了自己多想说“不”。

③当一个孩子说出“不”,相当于告诉养育者,我“不”想按你的意愿来,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说了算。

3、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远离人群

生命是矛盾的,我们需要有说了算的感觉,但同时又要活在关系中,处理好这两者的矛盾,才能感觉到幸福美好。

PS:拓展《09 | 空间:你为什么必须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宅,是为了切断敌意》

4、无法说服,于是放弃
无法说服对方,不能在这件事上说了算,那也要在毁灭这件事上说了算。

重要的人对我们的期待,会深入我们内心,成为影响命运的力量。

问题: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重要人物,对你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与你的人生有什么联系?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本源上,来自父母这个权威。

1、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2、潜意识层面的期待,比意识层面的期待影响更大。

3、作为一个权威,如果想要对方变得卓越,那你就需要给到对方积极的期待。

4、积极的期待,发自内心才有效,头脑中或文字层面的期待,常常起不到作用。

5、批评孩子不卓越,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变得卓越。

①隐含的期待还是“你怎么这么差劲”。

②即使孩子以外在标准实现卓越,内心深处会无比自卑。

6、打压,不是现实的需要,而是自恋的需要。

1、喜欢批评

①根本问题是自恋,需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②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当他作为镜子的时候,照见你也总是不好。

2、链接的力量:自恋&他人期待
①能量相合时,生命力被激发;
②能量相悖时,生命力被拉扯;
③能量融为一体,建立深情的链接,不仅能追求卓越,同时也会去享受幸福。

1、生命最重要的,三个命题:
①自恋,做自己;
②满足他人期待;
③超越自恋&满足他人期待,体验到链接的深情。

2、“我”要做自己,同时寻找另一个能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你”,一旦“我”和“你”建立积极的链接,那我们彼此都可以追求卓越、享受幸福。

1、权威期待太负面
我们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这份感觉。

2、权威期待过重
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3、积极期待
①权威自恋的延伸:
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产生的是压力。

②权威的信任:
我相信你,你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产生的是力量的源泉。

③抱持:孩子发展时,认可他;孩子受挫时,支持他。

4、如果你想成就一个人,就唤醒ta的“成功体验”,问细节。

5、拒绝唤醒“失败体验”的一个方法:充耳不闻。

1、不轻易提建议,也不给解决办法,只是试着去帮助来访者了解,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怎么运作的,有什么潜意识的东西被你忽略了。

2、自我是慢慢形成的,也可以慢慢被改变。

放松而专注,让自己尽可能地活在当下。——摩西.加尔韦

问题:你曾用哪些方法放下思维的对错,完全凭感觉去做事?

你什么时候有过印象深刻的“高峰体验”呢?

1、我们追求的,不是单纯的“胜利结果”,而是“我的胜利”,这就是自我成就感。

2、自我成就感的对立面,是自我挫败感。遇到挫折时,会觉得这是“我”的失败。

3、自我成就意识太强,不断追求“我”的胜利,避免“我”的失败,那么,这份自我成就感会在情势不利的情况下变成自我挫败感:

①独自承受挫败感→限制你的潜能发挥;

②转嫁挫败感→找“背锅侠”,找比你差很多的人做伴侣、伙伴,对孩子发出负面期待。

4、要想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就要放下头脑的评判,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事情,并信任身体的自然反应。

1、自我

①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语言是文字

②身体和图像层面的自我2:语言是图像

2、思维的价值在于分析

①有助于理解事物的运作。

②问题是,容易陷入对事物进行好坏对错的评判里。

③为了不犯错,不产生自我挫败感,会使劲避免一些东西,使劲就造成了紧张。

3、头脑评判+指导身体→紧张→切断体内的能量流动→影响潜能发挥。

4、超常发挥

①潜意识的“真我”与其他事物的“真我”直接相遇,合二为一。

②“自我”消失,时空感会发生变化,会专注在具体动作里,而获得高峰体验的感受。

1、霸气:追求自恋时的决心和信心,就是必须赢,我也坚信“我”会赢,我不接受“我”输的状态。

2、追求“我比你强”的竞争,是人性的基本动力,在竞技场、社会、家庭中都存在。

3、在充分展开的竞争过程中,人的能力会增强,人性会完全展开,当人性全面展现,我们就可以去完善它。

1、鞭策,就是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的力量和自我批判导致的恨,加在一起,会切断我们做事时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心流。

2、恨,常常起到的作用是切断链接。

1、自恋性竞争,推动我们追求变强,只是一直存在的力量;如果放下头脑自恋,信任身体,进入进入身心合一的境界,就能产生奇迹,甚至神迹。

2、高峰体验的前提,是平时做好充足准备。

写下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三件事,或三个细节,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身体感受和情绪体验。

每个人讲故事,都是在说他自己。

1、成长,就是不断地去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

2、“强迫性重复”

①主动追求重复一些情景,不断体验其中的一些感受。

②任何一种重要情感也都会被重复,痛苦和快乐。

③“印刻效应”:每重复一个体验时,一个相关的神经回路会被加深。

④轮回的意义在于,有新的可能疗愈原初的痛苦。

1、生命隐喻:

①记忆中最早、最深刻的事。

②如果不看破这个隐喻,你的生命就会一直在打转。

③关键不是事情,而是你的情绪情感,还有你因为整件事发出的心念。

④这个心念,就是一个强大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推动你生命的发展,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2、观察重要的生命时刻

①观察它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尾声,留意中间所有所有重要的时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②最佳观察对象,是一段重要的关系,特别是恋爱、事业。

③重点环节:关系结束之后,会生出什么样的心念来。

④心念只来自身体和潜意识,也就是那些图像式的痛和爱、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图景来。

3、给自己写墓志铭

1、佛家四念住

精细地觉知自己的身、念、心的变化,以中正、不带评判的态度,只是如是、如实的观察。

2、具体化回顾

越细致越好,全方位回到当时的时空里,并唤起当时的种种心理变化。

3、探究感受

①身体感受:色、声、香、味、触、内脏等

②情绪情感:喜、怒、哀、乐、悲、恐、惊

③思维:想法

4、不带评判地觉知

流动,而不成为:让一些感受与想法流经自己,不压抑不克制,任其流动,不去认同

5、慢慢来

①不逃避任何体验,拥抱它们,让它们流经自己;

②触碰到自己特别不愿意接受的身体感受、情绪情感、可怕的想法时,可以让自己停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