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长 容人之短",你会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我们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三章内容中,收获了管理者只有重视贡献,才能达到组织的结果。

你能贡献什么,决定了你的位置 -

现在,我们就继续来阅读第四章69-96页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

可是,知道和做到总是有差距的。

在职场上,不管是我们自己,同事还是领导都存在工作上的短板。

作为管理者,下属和领导的缺点,该如何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了?

第四章德鲁克对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分三部分从如何管理下级、如何管理上级、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详细地为我们进行了解惑答疑。

要用人所长,管理者需要明确择人的标准,清楚用人的目的和用人的四原则。

1. 择人标准

书中提到了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的墓志铭:“这里躺着的人,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

卡内基所用的人都比他能力强,他懂得看人的长处,为他所用。而卡内基就是他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淮南子道应训说,楚国将领子发喜欢谋求有技能的人。

有一天楚国有一个擅长偷盗的人,跑去见他,说:“听说您谋求有技能的人,我是善于偷盗,愿意以我的技能奉献我个人的力量。”

子发听说后,衣冠不整地跑出来以宾客之礼相待。

左右的人说:“偷窃之人,是盗取天下之物的,为什么以礼仪相见他呢?”

子发却说:“这种技能并不是你们都具有的。”

没过几天,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

交一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

楚国的智谋之士、勇悍之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而齐国的军队愈发强大。

这时神偷请战,说:“我有一些微薄的技能,愿意为您效劳。”

子发说:“好吧!”没有请示就派遣神偷去了。

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

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

第二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子发又一次派人送还。

第三天晚上,神偷偷得主帅头上的簪子,子发又一次派人送还。

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

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效的管理者在择人的时候,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用书中的话来说,有效管理者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管理者在择人的时候,一是需要避免以自己爱好挑选;二是需要因事用人,而不是因人用事 。

这个人和我合得来吗?

这个人他不能做什么?

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从来不会问出以上的这种问题。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能做些什么”?

书中有一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有效管理者,用人是来做事的,不是用人投其所好的。

李将军的手下有一位将领总不按照命令行事,经常导致李将军的计划不能正常实施。李将军一直忍受着,但终有一天,李将军爆发了,大发雷霆。将军的幕僚就问他,为什么不把他革职了?据说,李将军听完革职这话后,一时愕然,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多么荒唐的问题?把他撤了,谁还能打胜仗了?”

这就是有效管理者的择人标准。虽然他们知道每个人的缺点,但他们重视一个人的长处,会“苛刻“地对这个人的工作绩效提出要求,去实现组织目标。

为什么道理都清楚,但发挥他人长处者却不多了?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因人设事,而不是因事用人。

因人设事,通常是指先有某个职位,再来物色人选出任。这样的顺序,往往让人走入歧途。最后选择出来的只是一位不易出错,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选。

因人设事的效果甚至比原有的现状更糟糕,反而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

第一 因人设事,如果任何一个职位变更,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 因人设事,必将产生恩怨派系。

书中说到,职位应该是根据客观需要而设定的,应由任务而定,而不应因人而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人有四个原则。

(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设计的职位是合理的,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达成”的职位。

职位的不合理表现在:职位设定了,老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如果一个职位,先后由两人或以上担任都失败了,说明这就是一个党人无法胜任的职位,那么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了。职位设计得合理,才能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二)第二个原则是:职位的要求要严格,且涵盖要广。

合理的职位,是对有才干的人的挑战。而且因为涵盖广,职位上的人可以把与此岗位有关的优势转化为成果。通过调查后的结论证明:凡是最能充分发挥长处,最受到挑战的人,他的工作最起劲。反之,涵盖太窄,工作简单,人就很快地变成了“老油条”。

(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在组织中司空见惯的考评,换句话来说这种考评制度,反而破坏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团结。

在组织中,所能评估的,只有绩效。能为组织做什么贡献,做出怎样的成绩,这才是作为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四)卓有成效和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西方有句谚语说:“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拉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特点。但仆从眼中所见英雄的缺点,无害其为英雄,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

所以,有效管理者关注的是这个人在某方面是否有长处,是否为其所需。如果这个人担当职务,是否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果答案为“是”,那就不必犹豫,使用此人。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少不了某人。这句话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了?

书中提到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某人不行,管理者要求不严;二是管理者本人能力太差,误用了某人的才干勉强支持一个自己很难站得住脚的上司;三是原本就隐藏着某项严重问题,只是因为误用某人的才干而将此问题掩盖了。

这样的原因,是不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更语出惊人的是,德鲁克对于这类人,给出的答案是,让这类人离职,而且是越快越好。

用人的铁律是,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否则,对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人,尤其是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离,这才是管理者的责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马歇尔将军也曾说过:一位将军如果没有特优表现,就必须立即调职。

说到这里,可能我们会想,如果调离后,没有人接任怎么办?

马歇尔将军的回答是:我们重视的,只是这位人不能胜任工作,至于如何去物色继任人选,那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是我们遇到调离后没人接任的问题,多数的选择就是将就着使用这个人。

在本书中,德鲁克多次以马歇尔将军的用人所长作案例,高度地评价了将军的用人之道。

其实,对于下属成绩平平,管理者是负有责任的。管理者是掌握了下属前任发展的权力。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管理者对下属的道义,是管理者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

管理者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开篇谈到的管理者对下属用人所长需要关注的要点。

那么,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上司了?

乍一听这问题,我们都很惊讶。

管理下属,还行。我们怎么能管上司了,先不说其它原因,就上司的权利也比我们大呀?怎么敢去管。

德鲁克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鲁克说了一个很实在的现象。如果管理者的上级能力不够,那管理者要晋升,是很难的;如果上级调走了,通常也是来自其他部门;如果新上级来了,还会带着他的亲信。反之,凡是成功而升迁快的上司,其下属也是最容易成功的。

因此,运用上司的长处,也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上司也是人,也会有弱点。

发挥上司的长处,不能靠唯命是从,而是协助上司做好想做的工作,把上司的长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子,上司和下属都会有效。

书中还提到,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清楚他的上司有自己一套有效的方式,于是,他会设法探寻。

所谓的方式就是某种态度和习惯。

前面说到,上司也是人,那么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读者型”和“听者型”。通过谈话,去发现上司属于哪种类型,才会有目的地去了解上司的长处。

总之,协助上司发挥其所长,是促使管理者有效的最好方法。

前面的章节谈到了,管理者管理下属、管理上司,那么最后讲到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了。

管理自我,也同样要从长处出发。

有效的管理者,除了需要关心自己的局限性久,更应该了解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即使偶尔会委屈,但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勇于直前。

有一种说法,所谓的“别人不让我干”,这类人实际上是惰性和没有勇气的借口。

只要扪心自问,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就能找出很多可以做的重要工作,就怕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不匹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发挥自己的长处,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习惯有自知之明。有效的管理者都能了解自己的类型,配合自己的习惯而行动,他们只关注的是自己的绩效和成果。

德鲁克说,讨论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时,很少去考虑个性特点也就是性情,通常只是当作一门学问或才能。但是,人的性情往往是事情成败的重大关键。

第四章如何用人之长,不仅有态度问题,还要有敢不敢去实践。只有从实践中,才能获得改进。另外,任何一个团体,行事标准都取决于领导人的表现。有效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会建立在充分发挥所长上。

综上所述,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知人善任,才有所用,才是用人之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