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为什么打到东欧就停止了?为什么不打下全欧洲?

如题所述

蒙古人打到欧洲,主要是在第二次西征时期发生的事情,第一次西征也打到了欧洲,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役,第三次西征的主攻方向是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分出多大的精力投入到欧洲的作战当中,而蒙古军打到东欧地区就停止进攻,原因有很多,比如西征的目的、蒙古大汗的汗位、军事作战的具体情况以及占领领土过多无法消化等等原因,以下会一一分析。

三次西征对欧洲的作战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是打到欧洲地区的是哲别的速不台率领的一支偏师,大约有2万人,他们当时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境内,而当时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攻打欧洲国家,而是当时在攻下花剌子模帝国的首都后,其国王摩诃末出逃,成吉思汗便派哲别和速不台追击摩诃末,也就是说当时哲别和速不台的任务是追到摩诃末,杀了或者俘虏他,不过在俄罗斯境内打了一圈后没有找到摩诃末,便打道回府了。

而第三次西征的主要进攻对象是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这场西征中,蒙古人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一直打到了小亚细亚和中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进攻钓鱼城的时候意外战死,西征统帅旭烈兀便带领西征主力回到蒙古高原争夺汗位,留下了怯的不花带领部分蒙古军驻守当地,西征也就此结束了。所以这里主要说一下第二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又被称为是长子西征,因为此次西征的统帅人物都是蒙古各大汗国国王长子,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及四子拖雷长子蒙哥,以术赤长子拔都为主帅,主攻方向先是今天的俄罗斯地区,在攻占俄罗斯地区之后再深入欧洲。西征开始的时间是1236年,参与西征的蒙古军总数在15万人左右

由于当时俄罗斯国家还没有形成,基本都是一些零散的大公国,所以蒙古军在俄罗斯境内也没遇到多少阻力,只是在一些攻城战中消耗了些时间,总的来说俄罗斯的部队没有给蒙古军造成什么损失,到了1240年初的时候,俄罗斯地区已基本被蒙古军搞定。之后蒙古军便兵分三路,主攻方向是今天的匈牙利,除了留下3万兵马在俄罗斯地区以外

其余12万人马都参与了这次进攻,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察合台部下的3万人摧毁马札儿外援波兰;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窝阔台部下的3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中路以拔都、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越过喀尔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进军。

北路拜答儿在进攻波兰的过程中,遭遇了当时欧洲最强的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当时有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于勒格尼兹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参与此战的条顿骑士团大约有1万人,这1万名骑士的特点就是人高马大,装甲厚重。

当时的条顿骑士团连人带马都装备了厚重的铠甲,而由于铠甲太重,以至于要用起重机才能完成铠甲的装配,那个时候的条顿骑士团,用坦克来形容他们也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这样的骑士团,如果蒙古人跟他们正面硬刚的话基本是没有胜算的,不过蒙古人的战术却用的非常好。在交战的时候,蒙古人先是派出了轻骑兵与之交战,而轻骑兵在遇到骑士团的时候只放箭,并不与对方短兵相接,放完箭就跑。

而由于条顿骑士团都是重甲装备,轻骑兵一旦逃跑,他们也根本就追不上,然后轻骑兵跑远了之后再折回到条顿骑士团跟前,再放箭,再跑,如此反复,而条顿骑士团就一路跟着蒙古人的轻骑兵不断地追击,直到被蒙古人消耗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出动了重起兵对条顿骑士团发起了致命的攻击,此战条顿骑士团一万余人基本全军覆没,这一战之后,北路军便扫清了一切障碍,赶到了匈牙利与中路军汇合了。

而南路军没有遇到多少障碍,在第二年4月与中路军会和。在此说明一下当时欧洲的军事情况,当时欧洲是分为一诸多小国,其中由很多贵族领地组成,而骑士是当时欧洲军队中的绝对主力,一个骑士往往是一个小领主,其装备来说在当时都是最为昂贵的,在当时的欧洲一般如果说一个领主出兵10个骑士,其实并不是说这个领主只出了10个兵,而是至少30-40人,因为每个骑士身边都有辅助人员,一般是3-4人左右。

在具体作战的时候,如果骑士被对方打垮了,那么这支部队其实就基本没有战斗力了。在西征的蒙古军集中了三路人马后,便开始了对匈牙利的进攻,在1241年4月份攻到了当时匈牙利的首都佩斯附近。(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原先是两座城,多瑙河以东部分为佩斯,以西部分为布达,后来两座城市合并为了布达佩斯,当时的首都是多瑙河以东的佩斯)

当时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在佩斯附近集结了10万大军,并不急于与蒙古人决战,而蒙古人连续攻城不破,便诈败撤退,贝拉四世见状便带领10万大军追击蒙古军,追到赛约河以西的时候留下了1000名士兵守桥,自己继续带领主力部队过河追击蒙古军。

到了1241年4月10日夜间的时候,蒙古军对匈牙利军发动了总攻,一路由主帅拔都带领,攻击守桥的匈牙利部队,一路由速不台带领,迂回到了匈牙利主力部队侧后方发动进攻。拔都在经过一番激战后夺取了大桥,到了11日黎明的时候,速不台也迂回到了匈牙利大军的侧后方,于是蒙古人便对匈牙利军发动了总攻,匈牙利军在蒙古人的猛攻下伤亡惨重,拔都命蒙古军三面合围,留一缺口让匈牙利军逃跑,匈牙利军便在逃跑过程中大乱,一路被蒙古军不断地追杀,最终击败了匈牙利军。

此战匈牙利军死亡达7万余人,但蒙古军自身也伤亡惨重。之后拔都便拿下了匈牙利首都佩斯。在赛约河之战歼灭了匈牙利军主力后,蒙古军便横扫了匈牙利的其他地方,但是到了1242年初的时候,蒙古高原传来消息,大汗窝阔台去世,于是西征大军便停止了西征,返回了蒙古高原。那么为什么蒙古人基本上打到东欧地区(其实第二次西征已经打到了中欧地区)就返回了呢?我们从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也不难看出原因:

一是蒙古高原的汗位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都是因为蒙古当时的大汗去世,西征便马上停止了。因为对于西征的最高将领来说(都是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担任的最高统帅),蒙古高原的汗位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旦大汗去世,他们如果不回去的话就肯定会失去汗位,所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的时候,一旦蒙古高原的大汗去世,他们便马上停止了西征,率领西征主力返回了。

二是路途太过于遥远。其实第一次西征,蒙古人在路上就花了2年时间,第二次西征是从1236年开始到1241年结束,从1236年出发到1237年主力部队抵达俄罗斯地区作战,这个路程就用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西征在1241年结束,但此时西征的主力部队还在欧洲,回去的时间并没有算,如果算上回去的时间,也用去了1年左右。

第三次西征情况类似,一去一回的时间基本在2年左右。虽然蒙古人基本都是骑兵,但是古代交通条件远不及现在这么发达,而且蒙古人出动的是一支大军,大军需要结队出行,其行进速度自然比单独骑行的速度要慢了许多。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也很多,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西征的难度以及中途蒙古高原政治格局的变数。

三是西征的蒙古军得不到补充。其实对于西征的蒙古军来说,他们最位忌讳的就是与敌人打攻坚战或是肉搏战,因为带过去的部队就那么多,损失了多少基本是没有补充的,而蒙古军在西征过程中也遇到过伤亡较大的情况,一旦部队消耗过多,其进攻能力必然会大幅下降。可以说,即便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的时候蒙古高原没有出状况,蒙古大汗没有去世,蒙古人到后面的进攻力度也会慢慢地降下来。

四是蒙古人其实没有遇到过真正强大的对手。实际上蒙古人三次西征并没有遇到过过于强大的对手,其实当时欧洲来说,最为强大的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蒙古人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也基本快打到神圣罗马帝国了,只是没有交手就返回了。当时除了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英国也是拥有这较强实力的国家,如果蒙古人继续西征也必然会遇到这些国家

而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英国都从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一旦遇到强大的对手,这三个国家也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蒙古人,对于蒙古人来说,真正强悍的对手就是这三个国家了,这三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军队战斗力不是当时东欧国家能比的,这对于蒙古人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在于中东地区,其实在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时候,也正式阿尤布王朝兴盛的时期,不过当时成吉思汗的主要任务是打败花剌子模帝国,没有打到中东便返回了。到了第三次西征的时候阿尤布王朝已经衰落,而阿拉伯世界的马木留克王朝正在兴起,在旭烈兀带领主力返回后,蒙古人便败在了马木留克骑兵的手上。

或者说,蒙古人三次西征的运气都非常不错,没有遇到真正强大的对手。也就是说,即便蒙古人能继续西征,在遇到真正强大对手的情况下,或许会战败,即便没有战败,也会损失惨重,而对于远征的蒙古军来说,一旦损失过于惨重,西征就只能结束(因为没有补充)。

五是占领地区太多太大。这是历史上任何帝国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占领的地盘太大,其实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也就是患上了帝国的“肢端肥大症”,蒙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为了四个汗国。而蒙古人分为四大汗国之后,实际上到后来四大汗国之间经常发生内战,,所以在三次西征之后,蒙古人就没有组织大规模西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4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祖孙三代蒙古大汗都曾经发动过大规模的西征。其中以窝阔台汗发动的那次西征声势最浩大,杀戮、破坏最惨烈,差点征服了整个欧洲,历史影响也极为深远。

拔都西征

公元1235年,窝阔台继挥军灭金、侵宋后,威望与日俱增,遂开始策划又一次大规模的西征军事行动。这次西征,被《蒙古秘史》称为“长子西征”。据记载,窝阔台汗本想率军亲征,但察合台建议,命各支宗室的长子替汗西征,各万户、千户、百户那颜(蒙语“官员”之意)以及公主、驸马的长子都要随军出征。窝阔台采纳了察合台的建议 。决定派遣诸王以及官员们的长子率军西征。但参加这次西征的并不仅限于长子。


此次西征的参加者与领导者大都是成吉思汗的孙辈 。拉施特·哀丁在《史集》中列出了他们的名字:术赤子拔都、斡儿答、别儿哥、昔班,察合台子拜答儿、孙子不里,窝阔台子贵由、合丹,托雷子蒙哥、拔绰儿等等。大军出征前,窝阔台汗明确指示:“这次远征的皇子和大臣们以拔都为首”,因而各种史籍都习惯性地把这次西征称为“拔都西征”。拔都虽为西征统帅,但这支远征军的灵魂人物是骁勇善战的大将速不台,他曾经参与过成吉思汗西征,在灭金之战中又屡建奇功,足可做诸王的指导者。

征服钦察

《蒙古秘史》记载,1236年春,速不台和诸王率十余万大军誓师西行。秋天,大军抵达不里阿儿境内(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伯利亚纳以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拔都兄弟会师。


蒙古军开始围攻不里阿尔城,这是一座用木料构筑的大木城,早在此前的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哲别与速不台曾经攻打过这座城池,但未攻克。此次一举攻破,遂大肆掳掠,还纵火将木城焚毁。冬天来临后,蒙古军沿伏尔加河而下,向钦察草原腹心深入,居住在玉里博山中的钦察首领之子班都察见蒙军势大,自知不敌,遂率部众归附。

另一位钦察首领八赤蛮不肯投降,聚众抵抗,被蒙军一举击溃,八赤蛮落荒而逃,藏匿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蒙哥率军衔枚急追,泅渡登岛,擒杀八赤蛮,将其残余部众尽数诛灭。蒙军随后又攻击了钦察附近的阿速人。后来,蒙古军将钦察忽坦汗的军队彻底击溃,忽坦汗率残部逃往马扎尔(今匈牙利)境内。至此,成吉思汗、术赤父子生前都很喜欢的钦察大草原成了蒙古人的驻牧地。

攻伐罗斯

《史集》记载,公元1237年秋季,拔都与诸王商议后准备征伐罗斯(13世纪的罗斯并非今日的的俄罗斯,它很小,只包括今日欧洲部分的第聂伯河中游地区,其首都是今日乌克兰的基辅)。蒙古军首先击服摩尔多瓦,随后开至梁赞国。


拔都向梁赞公国大公玉里吉(尤里·伊戈列维奇)提出全体居民按年缴纳税赋,被大公拒绝。伊戈列维奇大公一面派人向附近各公国求助,一面派儿子率使团携带礼品去拜见拔都请和,拔都不许。史载,1237年12月16日,蒙古军将梁赞城围得水泄不通,随后开始攻城。城中军民浴血抵抗,激战六天六夜,蒙古军破城,伊戈列维奇大公被执杀;守城军民们大部分惨遭屠戮,一部分被烧死。拉施特写道:“一切都荡然无存,只剩硝烟、焦土与灰烬”。

捣毁梁赞城后,蒙古军队经科洛姆纳、莫斯科转向弗拉基米尔公国,一举击溃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军队。彼时的莫斯科城很小,居民也没进行抵抗,仍被蒙古军烧杀抢掠,守城大公也被蒙军俘虏。1238年2月3日,蒙古军兵临弗拉基米尔城下,随即展开围攻,四天后城陷,蒙军大肆掳掠,还纵火焚城。不久,整个弗拉基米尔公国全部被蒙军占领。3月4日,西齐河之战爆发。拔都大军击溃前来增援的罗斯军队,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多维奇战死。蒙古军分兵四出,先后攻取罗斯托夫、戈洛杰茨、雅罗斯拉夫、德米特里耶夫、尤里耶夫、沃洛科等城市。


三月,蒙古军向诺夫哥罗德方向进发,不久因天气转暖,河水解冻,道路泥泞难行,被迫回撤。拔都率军后撤时转向东南方,顺道攻击柯基尔斯克城,该城很小,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蒙军苦战四十余天方才攻克,拔都大怒,下令屠城。拔都率军返回钦察草原休整了一段时间,接着又返回罗斯境内,朝着第聂伯河流域开进,攻灭了比列亚斯拉夫尔公国。冬天,蒙哥、贵由率军进攻定居库班河流域的阿速人,围攻阿速都城蔑切斯,因守城军民拼死坚守,三个月后才陷落。阿速贵胄杭忽思率部投降,蒙哥命其子阿塔赤率千名阿速军人随征,并做先锋。

1240年夏季,蒙军包围基辅,蒙哥派人进城招降。基辅人杀掉蒙古使者,基辅大公乘夜逃往马扎尔(匈牙利)。不久,拔都率蒙军主力开至,随即展开攻城。蒙古军征调汉人工匠用攻城机械投石击破城墙,从豁口冲进城去,在教堂附近与守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负责指挥守城的德米特尔千户受伤被擒,因表现英勇被拔都赦免。占领基辅后,蒙哥、贵由被窝阔台汗召回了蒙古。

连灭波、匈

1241年春,蒙古大军征服罗斯公国后继续西进。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拜答儿与速不台子兀良合台率领侵入孛烈儿(今波兰),另一路由拔都、速不台率领捣入马扎尔(今匈牙利)。当时的波兰内讧不断、四分五裂,其国王无力组织抵抗。

2月,拜答儿、兀良合台率军横渡维斯瓦河,连破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彼时波兰的首都)二城,所经无不残破灰灭。蒙军随后进入西里西亚,强渡奥德河,进攻西里西亚都城弗洛茨拉夫。西里西亚大公亨利在利格尼茨城集结了孛烈儿(波兰)军、日耳曼重甲骑兵、条顿骑士团共三万大军,准备迎击蒙古人。蒙古军在数量上占优势,装备则各有所长。

4月9日,在利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畔,两军展开了厮杀。蒙军并不与敌正面接触,而是利用速度优势从两翼包抄过来,重盔重甲的波兰、日耳曼、条顿联军在蒙古军密如飞蝗的箭雨下纷纷人仰马翻,蒙军乘势遮杀过来,联军被杀得大败亏输,尼斯平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亨利大公被杀。据记载,蒙古士卒为计算歼敌人数,打扫战场时从每具敌尸上割下一只耳朵,整整装了9大麻袋。当月蒙军又侵入摩拉维亚,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打到今天的德国、捷克、波兰三国交界处。


进军途中,拜答儿又率军围攻摩拉维亚公国的奥洛穆茨城,城中军民精血守城,死战不降,蒙军久攻不克。6月24日夜,奥洛穆茨城守军夜袭蒙古军营,蒙军酣睡不备,伤亡惨重,主将拜答儿被杀。蒙军杀战俘祭祀拜答儿,三天后撤围南下,进入匈牙利境内,与拔都大军会合。

彼时的匈牙利,因与入境的钦察忽坦汗所率领的数万残兵混战不休,加上内讧不止,早已率弱不堪。国王贝拉二世本指望与钦察人联手对付蒙古军,但愿望落空,只得调集各路援军来守卫国都佩斯城。4月初,蒙军发动试探性进攻,与匈军稍一接触即主动后退至撒岳河东。贝拉二世将大营设在撒岳河以西。撒岳河有桥,可连通东西,贝拉命千人守桥。

4月10日夜,蒙军悍将速不台在下游命军士用皮筏偷渡,偷偷绕到贝拉大营背后,拔都则率大军从上游涉浅滩而过,架起“回回炮”攻桥。黎明时分,匈牙利军发现自己已被包围,士兵顿时丧失斗志,竞相抱头逃窜,阵脚大乱。蒙古军紧追不舍,大砍大杀,随后速不台指挥蒙军一举攻克佩斯城,拔都下令屠城,并纵火焚烧,随后离去。


公元1241年,蒙古西征大军仍然在多瑙河东面的匈牙利平原驻扎 ,牧放战马,休养士卒,时不时外出抢掠,还顺带灭掉了保加尔(今保加利亚)。这年8月,一支蒙古侦察部队抵近奥地利维也纳新城附近窥视,当时城中仅有50名守军、二十位弓弩手,危若累卵。奥地利大公联合波西米亚(吉普赛)王的军队入援,蒙古军主动退走。

年底,多瑙河结冰,速不台率军踏冰而过,在圣诞夜一举攻克匈牙利第二大城格兰。1242年初,速不台派合丹率军追击匈牙利王贝拉,一直追到今天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贝拉最后逃入亚得里亚海边的一个岛上。合丹率军一面追赶,一面抄掠,扰动很大,3月间来到亚得里亚海滨,但无法登岛捉拿贝拉,只得遥相守望。不久,合丹进兵达尔马提高原,再经塞尔维亚,与拔都大军会合。蒙古军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再向欧洲更远的西部腹地进军。

蒙军东归

恰在此时,传来了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放弃了西进计划,准备率军东返。蒙古大军在高加索山以北驻扎了数月,因被征服的钦察人又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统治,攻打拔都之弟升豁儿,需出兵救援、镇压。1243年初,拔都大军辗转回到了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草原。

拔都因故东归,欧洲因此逃过一劫。假如窝阔台不死,拔都没有率军东归,以蒙古军队势如卷席的凶悍战力与咄咄逼人的征服欲望,那么整个欧洲很可能都会成为蒙古人的牧场……拔都西征的结果,是在钦察草原以及邻近地区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中亚史料中将它称作术赤兀鲁思汗国(因拔都是术赤嫡子),也有叫青帐汗国的,俄罗斯编年史将它称为术赤金帐汗国。

第2个回答  2021-12-14
两次西征都因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去世而撤兵,否则欧洲诸国将荡然无存!因为蒙古大军在西征过程中大败欧洲联军,从此欧洲各国再无力组织强大的联军与蒙古人对抗,只能勉强自保,没有那个欧洲国家是蒙古人的对手。这种情况下,以当时蒙古帝国无比强大的军事实力,各个击破踏平欧洲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巧,蒙古人刚打到中欧就碰到了帝国大事,只能撤兵,再者欧洲地处大陆最西方,路途遥远不易到达,想不间断的或者短时间内征伐是很困难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1-02-09
蒙哥汗战死,蒙军回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登基后几路蒙古大军各自返回自己打下的领地时还没打的和打了一半的都做好了防御蒙军的准备。要是蒙哥汗没有战死可能拨度真的能打下整个欧洲,旭烈度也可能到好望角。
第4个回答  2020-12-30
我觉得应该是蒙古军人数有限,再打下去伤亡肯定更多,而且东欧已经出现各种语言,管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再加上各方面补给估计也跟不上,战线拉得太长,到时候顾不过来,所以就放弃了继续出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