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六年级

家长以《写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学校反馈孩子学孝、行孝、传孝的举措(六年级)

孩子,今天是你的十岁生日。妈妈却还在边远的变电站紧张地工作着,不能回到你的身边。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道该对你说些什么,才能在你幼小的心灵里铭刻下深深的烙印。只是,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妈妈只想告诉你:我爱你,孩子!
当你呱呱坠地时带给了我无尽的痛苦与欢乐。这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的心境,只有当你长大成为了你孩子的父母,你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你母亲的心情。你的到来带给了我无限的期望和幸福。谢谢你,孩子!是你,让我懂得爱、懂得宽容、更懂得付出与生命的精彩!
孩子,今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过一个你希望的生日。你的妈妈也不能像其他孩子的妈妈那样陪在你的身边玩你喜欢的碰碰车、超级秋千……孩子,请原谅你的母亲:没能送你精美的生日礼物;没能为你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也没能给你讲一个你喜欢听得故事;更没能陪你去书店……孩子,当你再大一点,来到这大山的时候,你就会理解妈妈、理解与妈妈在一起的这些质朴的、善良的、充满着爱心的叔叔、阿姨们,为什么无怨无悔地常年四处奔走?为什么不怕风吹日晒、严寒酷暑?为什么舍弃陪伴你和家人来到这里?当你在夜晚来临感叹着整个城市被五彩的霓虹灯装饰的分外美丽的时候;当你坐在开着冷气的家里一边喝着冷饮一边欣赏着各种精彩的节目的时候;当你在学校里接受着现代科技教育的时候.……孩子,你知道生活在大山的孩子们是怎样的生活着吗?他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吗?为了能让这里的孩子能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学习;为了这里的人们能过着与你一样的生活;为了让大山能焕发出与城市一样的美丽光环……妈妈经常与叔叔、阿姨一起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把光明带进工厂、田野;带进千家万户,带给每一个需要光明的人们……
孩子,你过了这个生日,就不再是小顽童了,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你学会了做饭、照顾年迈的奶奶和不懂事的妹妹,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妈妈也因此常常自责:你小小年纪就开始替妈妈担负责任,妈妈能不内疚吗?对不起,孩子,妈妈没能好好照顾你!在你遇到难题时,不能及时给你讲解;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给你鼓励;在你生病时,却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与细心照料;在你高兴时,不能陪着你一起笑;在你悲伤时,不能及时抚慰你受伤的幼小心灵;在你篮球比赛时,妈妈不能目睹你矫健的风姿,更不能为你呐喊加油……你知道吗,我亲爱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在出差的路上,看见你提着笨重的号乐吃力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像被针刺中心脏般疼痛,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无声地滑落脸颊……孩子,当你有一天来到变电站的工地上,看到妈妈与叔叔、阿姨的辛勤工作,你就会原谅你的妈妈。我相信,你会用你稚嫩的双手为妈妈擦去脸上的汗;端上合口的水,为妈妈捶背揉肩……
孩子,此时的你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了吧?可此时,妈妈却不能安然入睡。因为,妈妈的工作还未结束。今夜的星空格外明亮,星星眨着与你一样顽皮的眼睛。远处,田里的青蛙们正演奏着激昂的交响乐,像是在为你的生日祝福。工地上,只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四周一片寂静。
孩子,当你明天醒来的时候,妈妈的工作也还未结束。不过,妈妈会记得问候你一声:“早,我的宝贝!”
这就当是妈妈送给你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祝你生日快乐,我亲爱的孩子!
深爱着你的妈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看着日记上批的“感恩”两个字,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您的形象:
  您不顾严寒酷暑遨游在书海里,捕捞着珍珠翠玉,毫无保留地将她们散发给我们;您不顾坎坷崎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采撷柔柔清风,拂过我们迷蒙的心田;
  您不顾唇干口燥,立在三尺讲台旁,辛勤耕耘黑土,让我们茁壮成长……
  您的恩情,恰似闪闪发光的宝石,珍藏在我的心底,永不褪色、消失。
  是的,学生感恩于老师,乃天经地义,那老师有没有想过要感恩于学生呢?
  或许您会想,学生既没有给我金钱,又没有送我礼物,更没有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何恩之有啊?
  不错,这些都是事实,但您也要看到:
  正因为有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需求,才有了教师这个职业,才有了老师发挥作用的余地,才有了你们的工作岗位,这是不是恩情?
  正因为有了学生的不足、困难,你们才有了教诲帮助他人的机会,这算不算恩情?
  正因为有了学生的进步、成绩,你们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有没有恩情?你们这些,都是学生给予的,怎能说学生无恩于老师呢?
  一个老师,如果真正感恩于学生,那他就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他会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会充满爱心,关怀每一个差生;他会不惧怕困难,与学生共担风雨……老师,这一切您都做得到!
  人们常说要感恩于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因为从某个角度来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有恩。相互感恩,就会让矛盾越走越远;相互感恩,就会让心灵越走越近。
  在一所学校里,如果老师与学生相互感恩,领导与老师相互感恩,那里一定是个充满关爱的和谐校园;如果一个人总以施恩于人、等待回报的心理与人交往,不就会带来猜疑、报怨乃至愤恨吗?那还能叫和谐的人际关系吗?
  尊敬的老师,我们就要告别您了,您的教育和恩情将会变作我们奋发向上、报效社会的动力。
  临别之际,我也送您一句话:做一个感恩于学生的老师,用自己的努力去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这是您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第2个回答  2011-02-13
是让我们帮你写作文还是?
第3个回答  2011-02-27
去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