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东坡 500~600字

这篇文章必须是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这是老师要我们读过《苏东坡传》后再写《我眼中的苏东坡》,字数只要在500~600字内,不要多,也不要少!千万不要深奥!一定要通俗易懂!流水账都可以!一定要快~~~~~!希望回答者能严格按照要求回答!非常感谢!
拜托,我说了要在看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前提下再回答,而且不要网上有的~!千万不要太深奥的!

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是的,他的确是个十分值得人们敬佩的人。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而我,也十分钦佩他。钦佩他的洒脱、乐观、是非分明,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当然,也更佩服他的才华,在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的信念。
我觉得的,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非常的好,描写他自己也最恰当不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才能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他的著作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他不仅自己十分的乐观,他还很乐于用自己快乐的心态来感染别人。的确,从他写的作品总能使读者快乐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看出。
苏东坡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写作之时。有一次,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一整天都很欢乐。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是在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也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他们必使神宗在世一日,就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但苏东坡也许只会因此事而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这些人罢了。他告诉了我们,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总之,正如世人所说的一样,我们对苏东坡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这种魔力或许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理由。
与此同时,我觉得,苏东坡为人处世也十分的直爽。每当他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有一次,他因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就是这样的守正不阿,这样的放任不羁。在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之时,他受到了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但他也从不后悔。因此苏东坡也更为人所佩服,在这方面,他所有的朋友辈都望尘莫及。
由此看来,你就不能不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十分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了。在此,还有一个令我为之震撼的苏东坡的事迹:
当苏东坡迅速衰弱下去的时候,家人都发觉了他的呼吸已觉气短。根据风俗,家人是要在他的鼻尖上放一块棉花的,好能容易地看他的呼吸。
在这时全家人都在屋里。那个方丈走得靠他很近,此能用他听得到的声音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其实,苏东坡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的。他曾在雪堆的墙上门上,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所以,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日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他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苏东坡带给我的感觉,在我看了《苏东坡传》后就感触更大了。其中,以上这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此颇有同感。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他,就是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2
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是的,他的确是个十分值得人们敬佩的人。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而我,也十分钦佩他。钦佩他的洒脱、乐观、是非分明,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当然,也更佩服他的才华,在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的信念。
我觉得的,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非常的好,描写他自己也最恰当不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才能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他的著作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他不仅自己十分的乐观,他还很乐于用自己快乐的心态来感染别人。的确,从他写的作品总能使读者快乐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看出。
苏东坡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写作之时。有一次,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一整天都很欢乐。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是在苏东坡贬谪在外的时候,也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他们必使神宗在世一日,就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但苏东坡也许只会因此事而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这些人罢了。他告诉了我们,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总之,正如世人所说的一样,我们对苏东坡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这种魔力或许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理由。
与此同时,我觉得,苏东坡为人处世也十分的直爽。每当他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有一次,他因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就是这样的守正不阿,这样的放任不羁。在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之时,他受到了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但他也从不后悔。因此苏东坡也更为人所佩服,在这方面,他所有的朋友辈都望尘莫及。
由此看来,你就不能不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十分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了。在此,还有一个令我为之震撼的苏东坡的事迹:
当苏东坡迅速衰弱下去的时候,家人都发觉了他的呼吸已觉气短。根据风俗,家人是要在他的鼻尖上放一块棉花的,好能容易地看他的呼吸。
在这时全家人都在屋里。那个方丈走得靠他很近,此能用他听得到的声音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其实,苏东坡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的。他曾在雪堆的墙上门上,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所以,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日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他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苏东坡带给我的感觉,在我看了《苏东坡传》后就感触更大了。其中,以上这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此颇有同感。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他,就是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
第2个回答  2011-02-12
.火 花
过年啦!妈妈带我去买火花火花 . 我最感兴趣的是"串天老鼠",可是,那种火花太危险了,妈妈不让我去买,而且价钱也很贵.我就选了"调皮王,电光棒,降落伞,雷弹子和飞碟"五种.大年三十晚上,外婆又送我一座"金山火花"和四根六十响烟火.我好幸福啊!
年夜饭还没吃完,我就急着去放了几个"调皮王",只见火苗沿着导火线烧到"调皮王"的体内,它下面的尖顶盖子一下子竖了起来,还绕着各种颜色的光环,不停地打转,可惜只有两三秒钟就熄灭了,真不过瘾!我只好连续放了好几个.
等到全家吃完了年夜饭,我就嚷嚷起来:"要看烟花的跟我走喽."于是,一大帮子人跟我下了五楼来到桥边.我在桥墩上放稳"金山火花",然后点燃导火线,只见"金山"上喷出了五彩缤纷的焰火,火星冲上天又四面散开来,像一棵光彩夺目的圣诞树.可没半分钟它又熄灭了.
我正为这么漂亮的东西不长久而感到伤心.这时,妈妈递过来一根长长的十五响火炮.我接住后点燃了它,它马上喷出一束束银光闪闪的亮点,简直就要打到水面上了,妈妈就让我举得高一点,让火炮打到天空,就像为天空送上一大把鲜花.随着一声声炮响,周围的人欢叫着,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不知不觉地,所有的火花都放完了我们就去看别人放火花.这也很有意思,火花的品种很多.有的火花声音惊人,需要捂上耳朵才能听.有的要人高高举着,它们就像雪一样旋转着飘落,美极了!还有的发出口哨一样的声音,像打鸟的子弹一样直冲上天,但一两秒钟后高空就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光球,每一个光球颜色都不一样.
我玩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妈妈催我快点休息,可是半夜十二点钟,我又迷迷呼呼地惊醒了,原来窗外惊心动魄,雷声一样地响,白天一样地亮,让我感到过年真是太好了.
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我真想天天过年!

2.不同以往的过年
时间飞逝,随着寒假大门向我们敝开,转眼间迎来了我们盼星星盼月亮般的大年三十.
尽管天公不做美,接连几天因阴雨绵绵,冷风习习,而传来阵阵寒意,可这却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对春节来临的喜悦之情.瞧,户外烟火声,欢笑声,喧闹声,声声入耳,户内亲友之情,邻里情,思亲情,情情牵心.恰是那难得一见的老少团圆快乐无休止之热闹,而酝酿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气氛图.
面对如此" 良辰美景",我心中却如同这天气般阴雨绵绵,不像往年过新年,既没有了儿童时期对新年的期盼——那无忧无虑,天真浪漫只知玩耍的时期已过,也没有了初中时对新年的依赖——不必为借过年而躲避那沉重的学习负担.因为在此时我害怕过年,有一份压着我不能尽兴的烦恼——我在城镇职校学习!
我的家族大都是知识分子,虽说我也有几个因家境贫困没进大学门,但在当时也是情有可原,更何况如今也已出人头地,所以在哪里读书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视的.再加上我的同辈们也都各按"天命",但我却在中考中失利.回想当初在亲朋好友家中,自己信誓旦旦说没问题,可如今,哎!我是何等地怕他们问我就读何校啊,可想而知当他们知道后出现的会是何等眼神,何等的举措,我必将在他们的取笑中何等的无地自容,抬不起头啊 ! 事实终归是事实,是需要去承受的.但结果却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大年正月里,亲朋聚会,他们知道后没因我的失败而冷淡我,反而多了份肯定,多了份鼓励,"在城镇职校啊,挺好的,现今社会十分需要那里的学生嘛,就业机率大,好好学,肯定是人才.""不错,城镇职校比较好,负担轻,自己支配时间多,这对你很有利,认真学,上大学没问题."……这一切使我深深感动了,心中如同万火燃烧,热血沸腾,心中的结也顿时茅塞顿开.对啊,学校适应人,学习靠自己,只有"量身定做"的学校才会有进一步发展,进步,自己基础不够,在城镇有充沛时间去弥补,换作其他学校只会适得其反,跟不上,浪费时间.我应该为自己能在城镇职校学习深造而感到庆幸,同时我也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成功一定不会太远.
今年过年不同以往,因为多了另一番色彩!
3.去外婆家过年
我的妈妈是贵州人,从小,我就没的去外婆家.小时侯,看着别的小朋友去外婆家,我心里很羡慕,常常缠着妈妈要外婆,妈妈总是说:"以后带你去看她."可这个以后从没到来过,慢慢地我也就不提了.
去年寒假,当妈妈说要带我去外婆家的时候,我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坐上了火车,才相信终于要见到亲爱的外婆了.
可是上车没多久,我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是春运期间,火车上拥挤不堪,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交织在一起,熏得人透不过气来.没办法,我只好睡一会觉,看一会书,好不容易熬过了30个小时.
下了火车,又坐着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我们终于在一座大山前停了下来.拎着行李下了车,活动了一下麻木的腿脚,我发现山脚下根本就没人家!
"咦,妈妈,外婆家在哪呀 "
妈妈疲惫地笑了笑说:"早呢,还有大约两小时的山路,是要靠自己走上去的."我的妈呀,我差点没晕过去.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都快12岁了,她才带我来外婆家!
还好,没走多远,舅舅就来接我们了,第一次看见我,舅舅好象有点激动,居然一下子抱起了我,把我闹了个大红脸.
冬日苍凉的午后,在蜿蜒不尽的山道上,我们三个人吃力地走着.看得出,舅舅很想逗我开心,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不停地跟我说着什么.我有一搭没一搭地敷衍着他.浑身酸痛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打死我,我也不来了.
走到日影西斜,忽听舅舅对埋头走路的我说:"琳琳,到了."我一抬头,眼前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斑驳的白墙,一色黑瓦.村口的一棵大树下,站着好些人,他们也发现了我们,只见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婆婆迅速地冲了过来,一把拉住我,嘴里叽里哇啦地说着什么,我听不懂她的意思,但"琳琳"两个字还是听得出来的,妈妈在旁边哽咽着对我说:"孩子,叫外婆呀."
"外婆!"第一次当面叫出这两个字,我有点尴尬.我看见外婆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
在外婆家过年,我觉得自己就象一个受宠的公主一样,每时每刻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初四我们就动身回来了.
又是在崎岖的山道上,外婆拉着我的手,舅舅帮我们背着行李,把我们一程程地送下来.一路上,外婆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再来啊."说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山脚下,当汽车远远地开来的时候,外婆急切地拉住我,又一次重复着这三个字.我望了望直冲云霄的大山,又看了看外婆布满皱纹的脸,努力学着贵州话对她说:" 外婆,明年,我们一家都到这里来过年!"
年的味道
春节刚过,满眼还可见火红的灯笼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残片,四下里仿佛还残存着年的味道。可内心却不由地浮生这样的感叹:“过年,不过如此嘛。”
年关已逝,然而内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恋。对于过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乐趣。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望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我怎么也找不回过年的感觉。年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变淡……
不晓得从何时开始,习惯的放下了对年的等待与期盼。不喜欢街上挤满置办年货的人,不喜欢看每个人脸上急忙而又开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喜欢,只是有时会这样想:难道过年已成为了渗入人们骨子当中的习惯,难道没有了过年,就等于没有了生活吗?可不管怎样,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渐渐散去,可我,却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过年,尽管多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尽管少了这样那样的忙碌,但也丢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儿。很多人喜欢走出家门,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顿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吵闹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对节日的庆祝。在各种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们举杯欢庆的中国节,反倒是张显时尚的好日子。还有很多的年轻人,把外国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对于春节却是意趣冷淡。如此过年,年的味道还怎能韵味十足。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不是年疏远了我们,而是我们有意无意地离它远去。
我不知道今后的年是否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但希望它不会继续变得更糟糕。其实在我心中我是喜爱过年的,只是这份喜爱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变得含蓄,变得不再强烈。大概很多的人也是如此,或许我们在心底默默地呼唤一声,年就会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边依旧会传来稀稀散散的爆竹声,街道上也依旧会看到高挂的红光。希望明年,心中会增添几分对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们的心中。
第3个回答  2011-02-16
查作文书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