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过洋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重要性

如题所述

不久前,一些抵制过洋节的行为再次引发关注,温州的校长们收到了一条“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的教育局通知,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抵制圣诞,西北某高校封校抵制圣诞……该不该过洋节,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过洋节是否为文化媚俗,如何在传统文化节日中重拾文化基因,找回文化自信,每每在节日来临之际,这样的讨论就会不绝于耳
如今,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都更加关注感情的倾诉和回应,更加关注彼此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而西方的一些节日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是很普通、很传统的中国家庭,我们热爱中国的文化,过这样的节日并不是崇洋媚外。理性和客观来讲,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的气氛中表达欢快美好的情感、向往和追求罢了。”向大妈说。
中国人在越来越热衷洋节的同时,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从春节大团圆、元宵闹花灯,到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明月,无一不是张灯结彩、合家欢聚、举国欢庆。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我们并没有因为过洋节就忽视和遗忘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洋节之盛,并不代表传统节日就式微。知名学者张颐武分析指出,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太多宗教和文化的含义,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没有太大的冲击,两者并不矛盾。“春节还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事实上,强调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过不过洋节,并不是不可共存的关系。”
古人根据四季物候的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有民俗专家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的节日,多具有农耕时期的色彩,比如注重饮食、注重家庭内部活动、注重回归自然等,而其无一例外地都贯穿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但现在我们去逛庙会,就是买一些小商品,没有什么好玩的活动,也没什么新鲜感。而热闹欢乐、轻松有趣、娱乐性强的各种洋节正好是突出了好玩、有趣的特性,这也正好给了我们传统节日一个取长补短的借鉴。
那么,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更受欢迎?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37.7%建议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20.0%认为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15.5%提出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现在许多年轻人从小对传统节日的内涵没有什么了解,父母既没有给他们讲述节日的故事,也缺少和他们分享一些民俗活动的欢乐,所以他们感受不到节日的欢乐,以至于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就是“回家吃饭”“收红包”而已。杨利慧说,所以,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挖掘、恢复和重塑传统节日里互动性强的风俗习俗,十分有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的风筝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2008年开始,每到农历三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会在校园内举办一期“风筝节”。风筝节的风筝选择十分考究,有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特色风筝,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有以京剧脸谱等为主题的传统风格风筝,普及传统文化;甚至还有一些具有外国特色的风筝,吸引了国际友人参与其中。风筝节中,还会有相应的志愿者向大家介绍各地传统风筝背后的相关文化知识。回归传统、心沐春风,寄寓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放飞心中美好的祈愿,迎风飞扬的风筝给传统节日的复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中国传统节日比洋节有着更为丰富的活动,比如元宵节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爬山、野营、赏菊,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这些节日活动不仅内涵丰富、内容充实,参与过程也十分有趣,而且更加亲近大自然,能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近中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又获得更多的欢乐。
专家指出,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挖掘、恢复和创新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样式,培育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将会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节日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4
热心过 “洋节”,像流行性感冒一样,传播极快,成了一种时髦,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凡是西方人热心的节日,就有中国人一本正经地跟着模仿。虽然没能出国身临其境,但也照猫画虎地感受了一下“洋气氛”。过“洋节”和流行一时的“洋名热”同出一源,似乎带上“洋味”才合乎潮流,才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于是,有起洋名字的人,进有洋招牌的店买“国产洋货”,再招摇过市过一番“洋节”,如此这般,便俨然觉得自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和国际“接轨”了。其实只有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和传统的庆祝(祭祀)日,才应该确定为节日。节日所反映的是人们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不论大小节日,都带有深深地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就是农民在得到休息之后,迎接耕种季节春天到来,并祈望来年丰收的日子,所以要举国上下热烈庆祝;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兴节日更是这样,5月1日国际劳动节,7月1日党的诞生日,10月1日国庆节,以及建军节、教师节、青年节等等,更是与中华民族翻身解放的历史紧密相连,有更大的纪念意义,看似平常的过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认同。
第2个回答  2016-05-15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看法
文化在互相传播的过程中是要需要互相融合接受的,中国人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外国人也过中国节,比如春节,没什么特别的,很正常,这就是文化融合的表现
希望能帮到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