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的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2006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6.4亿元。产业结构日益优化,高端产业地位日益突显。2007年,第一产业占0.08%,第二产业占15.41%,第三产业达到了84.51%。其中,金融保险、会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占全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CBD、奥运、电子城三大功能区聚集在朝阳。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三间房国际动漫产业园、崔各庄艺术产业区快速推进。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实现利润18.4亿元,同比增加13.6亿元,增长2.8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全区GDP达到1670.4亿元,占全市的18.5%。区域税收579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国财政入库税收的1.14%。区级财政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32.8%。 辖域历史上农业以种粮为主,耕作粗放,产量极低。新中国建立初,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1950年,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互助组。1954年,完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1956年,东郊区各乡合并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合作化。1958年后,朝阳区合乡并社,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一度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超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1959—1961年全区农业生产遭到较大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是改变“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模式,农、林、牧、副、渔,工、建、运、商、服十业并举,综合发展。以农促工,以工补农、建农的良性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由1979年的53.8%,上升到1995年的93%。二、三产业发展,支援了农业生产发展,改变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三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成为首都副食品生产基地。养鱼产量从1978年的41.4万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963万公斤,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0.1%上升到1995年的6%。畜牧业生产在种养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8.2%上升到1995年的42%。四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农业由过去单纯生产初级产品,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转变为对农产品加工、增值;工业企业由原来进行农机具加工维修,发展到30多个行业、300多种产品,有的产品达到市优、部优标准,有的销往国际市场。199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2.48亿元,比1978年增长86.2倍,平均每年递增28%;纯收入21.86亿元,比1978年增长36.6倍,平均每年递增22%;缴纳国家税金30634万元,比1978年增长78倍,平均每年递增27%;集体积累57509万元,比1978年增长47.6倍,平均年递增24%;农村人均分配4250元,比1978年增长30.5倍,平均年递增21%。
1980年,根据辖域农村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生产结构、生产特点的农业分布状况,进行综合农业区划。1980—1983年,综合农业区划划分3个种植区和1个发展区。
粮食种植区分为两个分区:小麦水稻区,包括洼里、平房、将台、太阳宫等4个公社全部及来广营、东坝、楼梓庄、王四营、十八里店、小红门等公社部分大队,共44个生产大队,总耕地89247.57亩,其中粮田52653.8亩。该分区土壤肥力较高,水量充沛,灌溉方便。小麦玉米区,包括大屯、金盏、高碑店、来广营、楼梓庄、东坝、王四营、南磨房、十八里店、小红门10个公社43个生产大队,总耕地117094.43亩,其中粮田72091.2亩。该分区土壤较为贫瘠,水源不足,是种植玉米为主的杂粮区。
蔬菜种植区分为3个分区:细菜保护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高碑店、王四营、太阳宫6个公社,总耕地70802亩,其中菜田30861亩。该分区多是老菜田,土壤适宜,肥力较高,水源充足,设备齐全。大路菜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大屯、洼里、来广营6个公社,总耕地103952亩,其中菜田9774亩。以细小品种、水生蔬菜为主的种植区,包括将台、平房两个公社,有耕地21142亩,菜田7522亩。该区地势低洼,浅水坑塘和季节性水面较大。
林业种植区分为3个分区:杨树洋槐农田防护林区,包括来广营、洼里、大屯、太阳宫4个公社19个大队,总面积88134亩,有林木281283株,总蓄积量13551立方米,覆盖率6.2%。杨树农田防护林网和葡萄桃经济林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3个公社和将台公社、平房公社部分大队,共26个大队,总面积119112亩,有林木418591株,总蓄积量35099立方米,覆盖率5.6%。毛白杨、国槐环境保护林和葡萄经济林区,包括太阳宫、平房、大屯、十八里店、洼里、将台、高碑店7个公社的34个大队,临近城市居民区,总面积192030亩,有林木360379株,总蓄积量16390立方米,覆盖率10.7%。
畜牧业发展区分为两个分区:菜牧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高碑店、将台、太阳宫、平房7个公社,年产青饲料4706万公斤,占全区产量64%,适宜发展鸡、兔和猪。粮牧区,包括大屯、王四营、东坝、洼里、来广营、金盏、楼梓庄7个公社,年产秸秆2295.5万公斤,加工饲料507.5万公斤,利用率22%。精饲料来源广泛,以发展猪、兔、羊为主,适当发展养牛。1990年10月,对原农业区划进行调整,划分为4个区。城乡服务绿化保留菜田区包括南磨房、高碑店、太阳宫、将台、大屯等乡,东风农场及双桥农场所属部分乡及望京小区、垡头小区、东坝小区和来广营、王四营、东坝等乡部分村队,共计12个乡41个大队,有耕地7.4万亩,其中菜田2.5万亩。该区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0.73亩,土壤肥力较高,水利灌溉条件较好。企业发展菜牧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两乡及南磨房乡楼梓庄大队共12个大队,有耕地2.6万亩,其中菜田1.6万亩。土壤肥沃,水利设施条件好,有机肥源充足。
粮食副食品基地区分为两个亚区:企业发展预备菜副食品基地区,分布在东坝、金盏、楼梓庄3个乡和洼里、来广营两个乡部分大队及东郊农场两个乡共31个大队。耕地8.5万亩,其中粮田7.45万亩。土壤条件好,水资源充足,土壤、水环境污染轻微。企业开发水旱轮作粮牧区,分布在黑庄户、豆各庄、黄港、崔各庄4个乡及平房乡东部3个大队。耕地9.7万亩,土壤有礓石黏土障碍,适宜水旱轮作,水源条件较好,以小麦、水稻两茬粮食耕作为主,为水稻集中产区。1992年,城乡建设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继续减少。为实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按功能圈专业化商品基地进行开发,分为3个区。中低产田综合整治开发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来广营4个乡31个村,有耕地7.95万亩,以粮食生产为主。蔬菜副食品基地开发区,包括十八里店乡、小红门乡,有耕地325万亩,以猪、鸡养殖和蔬菜生产为主,是首都主要副食品基地,商品生产现代化水平高,贮藏、运输条件便利。城乡结合部保留绿带环境治理开发区,包括南磨房、王四营、高碑店、将台、平房、太阳宫、大屯、洼里等8个乡。有耕地6.2万亩,占35.6%,以蔬菜种植和养猪为主。在保留部分粮田基础上,配合城市环境保护,扩大绿化面积,建大型规范化综合农贸批发交易市场。1994年,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按农、林、牧、渔大农业重新规划,农业分成3个区。重点发展区,包括金盏、楼梓庄、东坝、来广营4个乡和东郊、双桥2个农场。有粮田101075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44.9%;菜田18445亩,占全区菜田总面积42.7%;果树4932亩,是全区唯一水果产区;渔场水面10524亩,占全区渔场总面积67.1%。都市农业区,重点位于金盏、楼梓庄、东坝、来广营4个乡,有农业人口46264人,基本农田9.8万亩,此区将逐步规划成综合种植区、综合养殖区、综合发展区3种类型,共12项目分区。调整保护区,主要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王四营、平房4个乡。有粮田18349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14.1%;菜田14089亩,占全区菜田总面积32.6%;当年畜牧业收入占全区畜牧业总收入44.9%。城市过渡区,主要包括南磨房、高碑店、将台、太阳宫、大屯、洼里、东风等乡。有粮田10359亩,菜田10619亩,分别占全区粮田、菜田总面积的8%和246%。农田面积小而分散,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 1955年底,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有8条,每周飞行25个航班,航线总里程14458公里。1960年底,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共11条,每周飞行37个航班,航程16152公里。1970年底,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19条,每周飞行35个航班,总里程35284公里,沟通全国22个城市。1975年底,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班每周达66个。到1980年底,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30条,每周航班84个,飞达全国27个城市,航线总里程49120公里。1990年底,中国民航总局直属企业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有54条,每周飞行航班444个,通达51个大中城市。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由北京始发国内航线27条,每周飞行航班39个。由北京始发中国民航国际航线32条,通航国家22个,每周航班46个。外国航空公司抵离北京航线20条,每周航班57个。到1995年底,首都国际机场承担着国内外54家航空公司通往国内62个城市、36个国家和地区52个城市168条航线的任务。全年起降飞机121010架次(含外国航空公司15427架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