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的花甲之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等到了皱纹悄悄爬上额头的花甲之年,未及喘上一口气,又担任起今天的3个要职——做起了外交学院院长;此外还身兼两个政要级别的职务:连任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昔日的驻法大使,今天的外交学院院长,64岁,他开始了第二个职业生涯,他要改革外交人才的培养模式,他要向社会揭开“外交资源”神秘的面纱。一部名为《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的著作摆上北京各大书店的书架。吴建民说,这本书讲述的是“老百姓看得懂的外交”。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序言中认为“他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40多年来为祖国的和平发展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在他就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中法互办文化年确定并参与了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赵启正认为,外交官是国际风云气象师,优秀的外交家要具有广博知识、宽阔视角、历史深度、舍我其谁的责任心。而这些,吴建民都兼具。
从资深外交官到外交学院院长;从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荣誉勋位大将军勋章”,到被毫无悬念地推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从中国,到世界,再回归中国——吴建民,这位外交经历颇为丰富的“儒将”,一直备受国际舞台和中国外交界关注。
“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
在吴建民眼里,中国外交官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素质:第一要爱国。爱国并不是只放在嘴上,而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利益所在。第二要懂世界。外交就是与世界打交道,因此要了解对方的文化、需求,同时发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第三要懂中国。因为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外界对中国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要能把中国的事情对外界讲清楚。第四要会交流。一个外交官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对外国人讲中国,对中国人讲外国,如果交流能力不行,就不能胜任。吴建民认为,中国外交官恰恰不大会交流,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中国注重“敏于行、讷于言”的文化背景;其次在教育上对交流强调得不够,因此现 在把“交流学”引进了外交学院,把“在世界上怎么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传授给未来的外交官。
吴建民表示,现 在中国外交的神秘面纱已逐渐被揭开。中国外交部现 在提倡“公众外交” 很明智。外交在一定 时期内需要保密,但一旦过了保密期,就应向老百姓公开;即使在尚未解密的时期,也应把事情本身向公众介绍。
作为外交学院的院长,吴建民上任时曾表示“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吴建民说,外交学院现 在已培养了1.7万多名外交人才,其中有30多名省、部级干部,217名大使,2200多名毕业生现 在正在外交部工作。可以说,中国外交领域的一大批骨干都是外交学院培养出来的。
他还强调,现 在的外交人才培养有点脱离实际,自他上任后外交学院引进了“外交案例学 ”。钱其琛也非常关注这门课,吴建民本人也参与讲授。他认为,把外交案例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与现实接近。
现 在的吴建民很忙,除了国内外的各种事情,他还特别要把国际展览局的事业做好,不能让人说中国人当这个主席没成绩。而他只要没有重要活动或有事脱不开身,就一定到外交学院上班,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亲自抓教学。他针对学生们的弱点,开设了“交流学”、“当代中国领事”、“外交案例”和“中国传统文化”等4门新课,自己亲自讲授“交流学”。
“颇受争议的言论”
这几年,吴建民就“校车捐助”、“南海问题”、“民族主义”等主题内容多次发表hj言论,因此受到网络名人及广大网友的讨伐,更被一些左派网站列入“中国汉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