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药物的体内过程,举例说明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

如题所述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进入体内的药物一方面发挥对人体的影响,同时人体也不断地转运或改变着药物,药物最终将以不同形式离开人体。药物在体内转运和变化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这一过程就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其中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外,其他给药途径均存在吸收这一过程。经过吸收入血的药物,一般都会通过血液循环被转运到身体的不同部位,进入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间液或细胞内液中去,这一过程叫做药物的分布。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如血管丰富、血流量大的器官(心、肝、肾等)往往药物浓度高;某些药物与器官的亲和力大(如碘与甲状腺)则该处的浓度高。进入体内的药物一般都要经历各种化学变化,如氧化、还原、中和、分解、结合等。这一系列过程称为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如果肝功能不良,药物代谢会受到一定影响,可造成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毒性增加或体内蓄积。药物在体内以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称为排泄,挥发性药物及气体可从呼吸道排出,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口服给药主要从消化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主要从注射部位吸收,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的药物或气体可从肺泡上皮细胞迅速吸收,而贴剂则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吸收。
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常与给药途径、药物的理化性质、吸收环境等密切有关。首先是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来说,水和脂均不溶的物质很难吸收,如硫酸钡口服时不溶解,不吸收,可用作造影剂,而水溶性钡盐口服可吸收有剧毒。其次是首关效应,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如硝酸甘油的首关效应可灭活约90%,因此疗效差,需舌下给药。吸收环境对吸收也有影响,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胃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都可影响口服吸收。如灰黄霉素、酮康唑、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应在饭后服,因油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
, 能增加这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而呋喃妥因、心得安、苯妥英钠等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因为饮食会使这些药物的机体利用度降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