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苏洵的《利者义之何论》

如题所述

译文:
道义,对天下有利,也会扰动天下人的心思。若对天下有利,扰动天下人心也就理所当然了。小人追求利天下,还是君子追求利天下?君子追求利天下,我没见过不凭至正之道却能成功的。禀持至正之心行事,扰动天下人心也是应该的了。即然这样,那道义就是圣人残害天下的工具。伯夷、叔齐为大义殉节而饿死在首阳山,天下人安然坐视他们饿死却不悲伤。天下人如果确实爱道义,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首阳山了。即便如此,也不是道义的罪过,而是空言道义的罪过。武王凭借天命诛杀了独夫纣王,禀持大义行事,哪有怜恤天下人?但他分粮散财,为什么忙碌于这样小民小事呢?想来即使武王也不能凭空言的道义来命令天下啊。
《乾·文言》说:“利,是道义(规范)的聚合。”又说:“益于万物就足以聚合道义。”啊呀!真是说尽了其中道理。君子耻于说利益,也是耻于说话空言利益罢了。圣人汇集天下的刚正之道为道义,从其中分出的四条便是正直、果断、勇敢、愤怒,表现在五行就是金,表现于五声便是商。但凡天下所说起的刚正表现,都是道义所派生的。道义派生的刚正品质表现出来常伴随争斗暴行而难以实行。即便如此,没了道义就会造成天下动荡不安,并且没有什么可以节制动荡混乱了。所以君子要实行道义,必须使道义与利益相结合。结合利益,推行道义就容易,违背利益,那推行道义就艰难。利益相伴道义就可以存在,利益丧失道义就无以存继。所以若是君子们只喜欢追求不讲利益的道义,而小人们则欢快地奔向讲利益的道义。这样就必须天下没有了小人,然后我们不讲利益的道义才能实行开来。多么困难啊!圣人灭人家的国家,杀人家的父亲,刑罚人家的孩子,然而天下都为此欢喜快乐,正是因为这些事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啊。给人可以媲美国家的财富人也不会奢糜,给人可以世袭免死的爵位人也不会骄横,这就是讲道义的利益。讲道义的利益、讲道义的利益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天下自然运行顺畅,如在指掌之间。
五色必须有红色才能五色协调,五味必须有甜才能五味调和,道义必须有益有利才能义利协和。《文言》所说的,虽然是讨论天地之德,但《易》的道理本来就是借天地来说人世之事。讨论《易》的人却不寻求其中的人世之理,所以我还有这些话要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26
应该是《利者义之和论》吧?没找到有《利者义之何论》这篇文章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