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在我国呈什么趋势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我们当前的意识里,普遍认同以各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产业的服务业身份,但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以政府为主体的服务事业也是“服务业”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使之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在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需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认为中国未来服务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结构优化调整,生活性服务业总量提升

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中国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虽然中国服务业在过去20多年年均增速10%以上,但仅占经济总量的四成左右,低于印度的52%,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以上的水平。中国和印度同属亚洲发展中“大国”,两国的服务业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印度,发达的是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则比较欠缺。而中国则正好相反:传统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一般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饱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仍居据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而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技研发与服务、高等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仅占第三产业的25%左右。

结构优化调整基础上的总量提升,是政府对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大前提下,旅游、文体娱乐休闲服务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而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物业、社区、家政、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也将会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趋势二:多资本同台竞争,促进服务业服务水平提升

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晚于制造业,尽管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一直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积极促进服务领域的开放,但当前开放度依然相对较低(约为62%,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也依然严重不足,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电信、铁路、邮政、民航等领域中的垄断性经营既限制了行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更不利于这些行业“以客为尊”职业心态的形成和积累,制约了行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2005—2006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相继调查并公布了公众对于六大服务行业(民航、银行、保险、移动通信、旅游、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感受的评价情况,在百分制评价体系下,公众给予这六大服务行业的评价分值从67分到75分不等。

没有开放就没有竞争力和进步,没有市场化就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服务业不仅对外资,而且对内资开放。在服务业开放进程中,银行业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随着银行服务对外资的全面开放,“破垄”准入之后多资本同台公平竞争下的银行业,相信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更低的服务价格和更高的服务质量。

趋势三:虚拟化无形化的现代化服务,对诚信提出更高要求

不同于一般传统服务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的过程往往具有虚拟性(电子与网络化),服务产品往往具有无形性(咨询与技术提供),服务成交往往具有滞后性(保险理赔等),在这些特点之下,行业信誉将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而2005—2006年间,零点集团公布的系列行业服务指数的结果却表明:公众对于六大服务行业的信任程度并不高,特别是对于保险、旅游、医疗等服务行业,信任程度相对更低,而行业行为欠缺规范性是公众对于这些行业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旅游服务为例,签约容易履约难、行程和费用不透明、合法利益难有保障、投诉和其他问题解决机制不完善等等,严重下拉了公众对于整个行业的信任感。诚信建设将是现代服务业必须要做的基础工程之一。

趋势四:国际服务业对华转移,本土高端服务业人才稀缺

有统计说,中国每1.1万人才中有一名律师,而美国每300人中就有一名律师。这是我们高端服务人才匮乏的一个小佐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端服务人才短缺现象已经出现。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际服务业对华大量转移之下,中国服务业不仅要解决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尖端人才匮乏难题,还将面临外资服务业“抢挖”我们高级服务人才的潜在危险,而培养和储备高端服务业人才,需要各服务行业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共同努力。

趋势五:政府公共服务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服务目的及服务主体的不同,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第三产业包括三大类:①为促进生产和提升居民生活而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餐饮业、金融业等);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而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包括体育、卫生、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等);③为管理国家和社会而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党政机关、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社会团体等)。在我们当前的意识里,普遍认同以各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产业的服务业身份,但对于以政府为主体的服务事业,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它们也是“服务业”这一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2006年,零点集团进行了首次“中国公共服务指数”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量调查,考察中国公共服务的现状、了解普通公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感受和评价,并在2006年1 2月1 9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公共服务国际研讨会上公布了此次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总体服务水平偏低,存在比较严重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等。

政府部门应对现代服务业有长远思考

从1997年的十五大开始,“现代服务业”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央政府的各种报告中出现。何为现代服务业?根据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程度不同,可将服务业分为一般传统服务业(如餐厅、超市、理发馆等,通常以个体化为经营模式)、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如航空、银行、大卖场等,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组织)和现代服务业(如物流中心、大型call center、大型结算中心等,其重要特点是将某一环节的服务发展成为专业化的面向更多服务对象的大规模服务单位)。举例来说,一个钱庄属于一般传统服务业,一个有多家分店且有呼叫中心、结算中心等服务设施的银行属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一个为多家银行提供呼叫或结算服务的专门的服务中心则为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点是将服务流程细化到每一环节均能形成专业化规模操作的水平,这种产业从其业务对象来看是多元化的,从而必定至少是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服务的,而从其业务模式来说具备把过去服务链的某一环节高度细化的特点,很多时候服务商不必直接拥有物理意义上的服务设施,而主要是对服务资源的设计、管理、协调与整合能力,这种整合可以在空间上有更大的延展性。

由于许多地方政府是用口号方式办服务业,所谓整现代服务业最多也就整到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为止而已。而在整好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同时,如何从体制、人才、诚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有意识地积累和预设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各种条件,则是一个有着长远发展眼光的政府所应该仔细思考和规划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3
服务业总体还是成上升趋势。

1.有些人就会说,身边的服务行业都倒闭的倒闭。

2.我想说的是做到精细、服务到位的服务还是很香的。那么就要求我们在一个行业深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