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与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

回回在语文考试中这里丢分最多,30分我也就10~12分。文言文的题差在翻译上了,答不到点上。还有诗歌鉴赏中赏析诗句与表达手法上。求大家给我提出个建议与方法,能在这方面改善一下。谢谢。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
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高考攻坚:语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河北平泉一中王树德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先把答题的框架模式记住

第二,认真对每个框架下的东西分析,想想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第三,如果有心把各个不懂的词查查字典

第四,问老师

第五,听天由命

第六,千万不要想不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1
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对主题的理解看起来难,实际上是比较容易作答的。鉴赏分析诗歌内容,主要是看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来研究,就能够作出正确的诠释。
(一)从标题含义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常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二)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古人写诗文,常常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之“冷”“热”往往就是 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
(三)从作家曲折多变的人生,窥测诗歌的写作意图
常言道“诗言志”。古代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深广的主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四)从诗歌中典故的含义探寻诗歌的主题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二、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特别注意的是,对多音多义词的理解,要在吃透整诗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对一些词的附加语义(感情色彩,语境语意)要结合诗境考虑。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更要从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
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之作出正确的解释。
三、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要尽可能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看诗歌是写自然界的景,还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诗歌是表“小我”志趣,还是发“大我”情怀。
四、对诗歌风格与体裁的研判,需要掌握有关的诗歌常识。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诗歌以及相关的知识短文,如“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等。
五、对艺术技巧的研判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考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修辞手法,有可能考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借代、仿拟、摹状等等,表现手法主要有:烘托、映衬、象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实写,有虚写;有触景生情,有寓情于景等等。这些平时要注意学习掌握。

文言文阅读
我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先做最后一个题(第7题)。为什么呢?老师曾反复要求大家,解答阅读题时要做到先“两通读”,即通读全文和通读全部试题。可有些同学就是做不到,常常是文也不读就做第一个词语解释的题,做不通时再回头去找含被解释词语的句子。为了克服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建议先做最后一题。因为这道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通读全文就无法做,这样就能引导你必须先通读全文再做这4道题。另外,7题的四个选项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对做前面2道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文言文阅读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翻译要落实到“点”。
文言文的考核,其重点无疑在文言知识的考核 (当然不是不重视思想内容),因此,文言文的备考一定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至于文言翻译题,是考查学生文言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我们尤其要注意。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做文言文翻译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草稿纸。先将要翻译的句子写上,然后一一对照,字字落实,再组合成合理通顺的句子,检查无误后,方可誊写到试卷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14
文言翻译采分点:1句式 ,2实词 3词类活用 4句子语气 5文化知识常识等。
因此 :其中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常设题,固定句式如“此---之谓也”,
“得无------乎”等句式的翻译,要积累。 实词和活用情况要细心。 感叹句,
祈使句,反问句等语气要留意。文化知识如“致仕”“填沟壑”“乞骸骨”等
要会翻译。
文言实词:要以课本为依据,考查的实词一般在课文中有体现,不多说,读书读课文是好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