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没有丞相,那除了皇上最大的官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明代没有丞相,除了皇帝之外最大的是虚衔,也就是荣誉官职即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下来是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不过这些都是虚职,不管实际事务。再下来管实际事务的比较大的官有左、右、前、后、中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正一品),左、右都督同知(正二品),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尚书(正二品),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大理寺卿(正三品)。以上都是品级大的官,真正有实权、有能量的官如下:内阁首辅(正五品),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六部尚书(正二品),大理寺卿(正三品),吏、礼、兵、刑、户、工六科都给事中(正七品),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正一品),司礼监掌印太监(盖章),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御马监太监(兵符),东厂提督太监(特务),锦衣卫长官[这个职位比较特殊,前期是由『锦衣卫指挥使』掌权,后期是由『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锦衣卫事』主管]。注:内阁首辅虽然按制为正五品,但由于明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洪熙、宣德)以后内阁首辅一般都兼任六部中某一部的尚书或御史长官(都察院都御史),所以基本上都是二品衔,但权力的主要来源确是内阁首辅职位。明朝中后期内阁的实际权力很大的,大到能在皇帝活着的时候左右皇位继承人人选(明神宗显皇帝(万历)中后期的“争国本”),在明光宗贞皇帝(泰昌)死后,明熹宗悊皇帝(天启)年幼的时候追究先皇死因(“红丸案”)和后宫的一帮寡妇争权夺利(“移宫案”),总之是很强势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2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朱棣的时候形成内阁,朱佑樘的时候启用太监,开始形成类似三权分立的关系皇帝(发布政令),内阁审核(封驳),太监盖戳(使政令生效),但实际还是要皇帝支持。
明朝最大的官是太师,太傅,太保。
但你要说权利最大的,基本都是皇帝,因为太监是皇帝的附属物,除了皇帝暗弱的时候,太监才是最大的;最牛的张居正也是搞定皇帝,太监和做到内阁首辅才是最强内阁。即便是严嵩,徐阶都是靠皇帝的扶持,才能把内阁首长负责制发挥到最大。
明朝的内阁更像委托的职业经理,但权利源于皇帝;为了不让内阁过度才有太监参政的机会,却是皇帝副手,也附带产生明朝的重磅太监专权。
不论从皇帝,太监,内阁(首辅说了算)来说,都不存在民主的说法。
真正的民主只能是放开了言官,想参谁就参人,位卑而声音高。
第2个回答  2020-04-16
名义上没有丞相,但是有内阁,内阁有首辅,等同于宰相。比如我们熟知的大贪官严嵩啊,万历首辅张居正啊,都是内阁首辅。
明朝前期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就是为了加强集权。但是后期首辅权力的增大,以及文官集团的抱团,还是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黄权。以至于中后期我们看到了宦官集团掌握了权力的局面。
其实都是皇上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刻意让下面争斗,明朝自己最后也是深受其害。虽然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各种党争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3个回答  2018-02-28
内阁首辅。有人会说是太师,太保,太傅之类的,但这是虚衔,只是为了拉拢人心的手段罢了!
明朝从朱元璋废丞相制开始内阁首辅已取代了丞相的位置直至清朝灭亡(并不是说清朝也设内阁首辅,只是清朝也没有丞相制)。
内阁从朱元璋始,从朱厚照,朱
厚熜开始发展,(代表人物有杨庭和,夏言,严嵩,徐阶等人)到朱载垕,朱翊钧时走向鼎盛(代表人物有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等人)
从明武宗到泰昌帝五代帝王间内阁首辅成了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第4个回答  2018-09-05
自从朱元璋废宰相独揽大权,皇权在那一时刻达到了顶峰。朱棣没有他爹那么强的业务能力所以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朱棣时期权利大部分还是在皇帝手中,之后朱詹基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又把一部分权利分给了内阁(也就是当时的三杨)。这使得文官集团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利,皇帝一看自己打不过了,就又把太监拉上来制衡文官集团。至此明代三大权利机构产生。之后太监集团出现了两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立皇帝 刘瑾、九千岁 魏忠贤。文官集团活太师 张居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