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被人称为真小人?

如题所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efc1e178a82b901ed08a7fa788da9773812ef5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他出身寒微,起初为北府刘牢之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但他军事才能杰出,政治眼光敏锐,且素有远大的志向,很善于把握时机,作战勇猛果敢,多次克敌制胜。历史上,要论谁是第一号的帝王终结者,非刘裕莫属。“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宋大诗人辛弃疾诗句中的寄奴,就是南朝第一帝——刘裕。

宋朝爱国大词人辛弃疾有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表达了对一个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自己报国之志难酬的愤懑。词中的这位气吞万里如虎的人物便是南朝刘宋开国之主宋武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也成了刘裕名前最知名的代言,就像人生自古谁无之于文天祥,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之于霍去病。后人也对刘裕推崇备至,视为千古英雄人物。

刘裕生于落魄贫寒小吏之家,落地便亡母,四岁又丧父,身世凄凉,命运多舛。稍大以长子助继母养家,虽受千苦万难,虽日夜奔波仍难维家计,只能负债度日,买履为生。但其人却不安分务农,性勇好斗,喜游荡,迷赌博,且好大话,空话。惹得邻里耻笑,亲友奚落。谁也不曾想,世上之事本难料,人说时势造英雄真不假,当时东晋朝廷面临北方强敌的军事压力,大力征募江淮壮男入伍,而穷困无路,干啥啥不成却自信到自恋坚信自己会富贵的刘裕也进入行伍中,不曾想很快就时来运转,以其勇猛善战,足智多谋,指挥有方而多立军功,升官神速。刘裕先投冠军将军孙无终。后得刘牢之赏识提拔。数年之中,平孙恩,诛桓玄,收巴蜀,灭南燕,伐后秦,使南朝疆域达黄河流域,军功卓绝,名震海内。被后人誉为南北朝两位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桓玄篡位后,骄奢淫侈,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思变。元兴三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囗发难,杀死桓修。刘毅也于广陵得手,诛桓修之弟桓弘。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晋安帝,轻舟逃逸江陵。三月,刘裕率兵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桓玄被逼逃往西川,当年五月被杀,为益州都护冯迁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史称桓楚武悼帝。不久,桓玄头颅传至建康,刘裕命人高悬示众。使刘裕扬名立万,一战成名的就是在讨孙恩之乱,孙恩作乱,来势汹汹,东晋朝廷胆颤心惊,急令辅国将军刘牢之征讨,刘裕被刘牢之征调为参府军事,开始其起家之旅。而此战中刘裕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一人手持长刀把上千人的叛军追的四处逃窜,哭爹喊娘。真是一夫拼命,万夫辟易,千古奇观啊!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d2939905c8cec3fdfd0323b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桓玄败亡后,刘裕拥立司马德宗复位,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义熙五年(409年)二月,占据齐鲁大地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对东晋用兵掠取。四月,刘裕率军攻击南燕。此战进行的时间较长,也非常惨烈,一直到次年二月,刘裕才攻入南燕国都广固城。慕容超见大势已去,带领身边数十人出城逃跑,被刘裕的军队生擒,南燕灭亡。随后,刘裕命人将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并在街市将其斩首,时年二十七岁。孙恩之乱平定,晋朝并没迎来太平,因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乱政胡为,虎踞荆楚,狼视三吴的大士族军阀,早就有不臣之心的桓玄就蠢蠢欲动,野心膨胀,起兵杀死司马司马元显父子,控制朝廷大权,意犹未尽,得寸进尺,竟于403年,废晋安帝为平固王。篡晋立楚。做了其父桓温想做都没做成的事。桓玄的才能和威望远不及其父,其失败的结局就可想而知,只是昙花一现,3个多月后桓玄的楚便被刘裕灭亡。灭桓玄后刘裕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独揽朝政大权。虽大权独揽,威名日盛,但在门阀政治仍有很大影响的东晋末年,出身寒微,又无甚文化的刘裕根本不会被士家大族正眼看待,内心深处他们十分鄙视这个昔日的履贩和赌徒。刘裕深知要扬己长避己短,于是便要通过北伐来进一步提高威望,加强权利和势力,为最终篡晋做准备。

一些人认为刘裕能从寒微中成长为杰出将帅,一朝开国主,内平叛乱,外伐敌国,恢复旧土,安定晋室,还能算不得一个英雄?还是个大英雄。不过另一些人认为,刘裕因为少时贫寒,性格好斗蛮横,又无学识修养,整一个流氓地痞出身,,虽能成就一番人大业,但很难说算得上英雄,有一系列证据:灭南燕一战,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滥杀无辜,残暴无情非英雄之举。收复长安,本来是南朝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但为个人私利野心而置民族大义,国家大局不顾,仓猝南还。夏国趁机夺走长安,从此南朝再难有如此良机和实力北复中原,南朝最终被北朝灭亡。大英雄以天下国家为重,岂是这等野心权势之人可比?刘裕还心胸狭隘,年轻时因欠债被京口豪族刁逵痛扁,差点丧命,也是命不该死,时任骠骑将军府长史的王谧路过,见刘裕被毒打仍气宇轩昂,有股豪杰之气,腥腥相吸,代他还债救了他一命,桓玄兵败,刁逵也被牵连,刘裕公报私仇,刁家一族,几无遗漏,都遭到灭门,把刁氏万顷土地和大量家财分给贫民,一雪当年被绑在马桩上示众的耻辱。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69991df165061d950b7bf65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谯纵原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一名参将。义熙元年(405年),谯纵受命带兵攻击桓楚政权,因蜀兵不愿意东征,部下发动政变,逼迫谯纵为主,谯纵遂自称梁、秦二州刺史。东晋朝廷对谯纵割地称王非常仇视,三次派大军征讨。义熙二年(406年),东晋大将毛修之率兵入蜀,在今渠县一带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四年(408年)晋大将刘敬宣率大军再次入蜀,在离成都500里的黄虎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九年,东晋大将朱龄石再率大军入蜀征讨谯纵,这一次晋军终于一直攻到成都。谯纵虽组织军民奋力抵抗,但晋军势大难敌,成都被朱龄石攻破,谯纵自缢而亡。为了应合民间所谓“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言,刘裕先毒死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虽急不可耐想让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却又假仁假义装高尚。逼恭帝禅位后又阴狠残杀之。为以后朝代更替时大杀前朝皇室开个万恶的头。所以王夫之痛骂寄奴小子不是东西:其为神人之所愤怒者,恶莫烈于弑君。篡之相仍,自曹氏而已然,宋因之耳。弑则自宋倡之。其后向习,而受夺之主必死于兵与?。夫安帝之无能为也,恭帝则欣欣然授之宋而无异心,宋抑可以安之矣;而决于弑焉,何其忍也!宋之邪心,固有自以萌而不可戢矣。”刘裕为登上最高权位,对昔日的战友行厚黑之学,先后设计剪除刘毅和诸葛长民等将领。手段卑下,不留一点情面。论军功刘裕即有一人逐千敌的勇猛,也有高歌猛进,气吞万里的北伐,虽未竟全功但也成就非凡。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有再造晋室之功。对后秦虚张声势不屑一顾,凌凌然豪气冲天,英雄气概也!然刘裕为权势不择手段,阴狠毒辣,弑毒二帝,罪莫大鄢。公报私仇,阴除政敌显示他气量狭小,心狠手辣,非英雄之度量,英雄之正大光明之行为。为真小人?

本人认为刘裕虽毒害已欣然禅位的前帝王确实毒了些,为后世立了不好的先例,其子孙也受其害。但考虑其为帝时已是花甲,而司马德文又很得民望,才也不俗,为子孙江山计也许是不得已之举,剪除政敌对任何政治强人和有一定野心的人都是正常之行为,前则大有人在,后则并不鲜见。政治斗争的残酷非常情可理解。杀刁逵一族,屠南燕皇族大臣则是滥杀。不过受严刑决不求饶且不失豪杰气概,临强敌而不胆怯,镇定从容不就是大英雄之风度?而以其北伐之功业(在南朝北伐中成果最佳),征战四方,平定叛乱的功劳,其从贫民到开国帝王的传奇也称的上英雄之功业。有英雄之气概,有英雄之事功岂非是英雄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7
刘裕并不是小人,刘裕曾经大举北伐,打的北魏毫无还手之力,收复了北方大片领土,长安,洛阳就是在那个时候收复的,只不过后来刘裕逼迫司马氏禅让,被人所诟病,并不能说人家就是小人
第2个回答  2018-08-25
历来有名气的帝王真论小人的话,刘邦绝对是真小人。应该没有如此不要脸的吧,虽然我也姓刘,还是喜欢项羽。
第3个回答  2018-10-25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第4个回答  2019-03-13
说刘裕是真小人的才是小人吧!人家起码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说这话的人碌碌无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