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分别是指什么?具体怎么区分?

如题所述

一、表达意思不同

1、广义法律:指中国法律的整体,即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狭义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宪法在内。

二、内容不同

1、广义法律:人类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习惯、规范、制度等,它包括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和规范形态的法律文化。

2、狭义法律:包括人们对法的性质、法的作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的看法、评价以及人们在法律实践中的思维模式。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立法法》所赋予的立法权力和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因此,它主要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某些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民族自治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广义法律

百度百科-狭义法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7

1、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2、狭义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宪法在内。

3、区别:范围不同。

广义的法律就是具有法的意义的规范性文件,比如某省的法规、规章等。而狭义的法律就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比如宪法、民法、刑法等等。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俗称部门法。即: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等。

扩展资料:

习近平指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何谓“良法”?就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反映民意、为人民谋福祉、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法”。制定这样的良法,必定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对此,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例如,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

深入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将立法置于“阳光”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在立法过程中体现人民意志和要求,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拥护,进而增强法律权威,促进法律执行落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习近平说:法律需要全社会的信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