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虾
西瓜视频的热门活动“百万英雄”因为一道题目上了热搜。“百万英雄”是一个新兴的热门直播答题节目,其中有一道问题:特色面食“肉夹馍”是哪个地区的美食?答案有三个选项,分别是江苏、陕西、新疆。毋庸置疑,这道题基本是送分题——肉夹馍当然是陕西的特产,可是主办方搞错了答案,系统自动判断“江苏”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追本溯源,肉夹馍到底是哪里的特产呢?
贾平凹说,陕西人崇拜的是智慧,鄙夷的是油滑,有整体雄浑,无琐碎细腻——这个道理,用在肉夹馍上似乎也同样适用。
肉夹馍,实际上是“馍夹肉”,也可以理解为“肉夹于馍”。它由两种食物组成,一是白吉馍,“馍”是一个生面团,由小麦粉、水、酵母做成,咬上一口软糯可口。虽然配方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做法都差不多,馍的传统做法是在土灶里烘焙而成,如今则常常放在平底锅里煎制。
二是腊汁肉。夹在里面的肉主要由切碎的猪肉、牛肉、羊肉或是鸡肉填充,文火慢炖,加入多种调味料,如姜、丁香、草果和八角。肉夹馍的鲜味主要由腊汁肉体现,而腊汁肉鲜美的秘诀在于经久煮成的腊汁汤。
作为名食佳肴的肉夹馍始于何时,至今尚无确论,亦周亦秦,或汉或唐,众说纷纭。据史料记载,战国的时候就有腊汁肉了,那个时候称为“寒肉”,但是以馍夹肉的吃法和制作工艺,应当始于唐代,这可以得到多种史籍和文献记载的证实。
唐代有各种名目的饼,《食经》里的饼有七种,《烧尾宴食帐》记载的饼有四种,《酉阳杂俎》记载的饼有九种——它们都曾经盛行于关中地区,成为最受唐人喜欢的主食。日本入唐求法的僧人圆仁亲眼看见唐人以饼为上馔的风俗,说明唐代以饼为主食。
唐代都城长安,流行胡饼、蒸饼、烧饼、笼饼、汤饼、煎饼等,虽说饼的种类各异,但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面食。问题来了:不同种类的饼如何与其他副食搭配呢?这时候,肉夹于饼应运而生,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甚至还有点传奇的色彩。
关于肉夹于饼,最早的一种记载是唐人刘餗撰写的《隋唐嘉话》:“太宗使宇文士及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焉,士及佯为不悟,更徐拭而便啖之。”刘鋉是唐集贤院学士,又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记载历史,应当不虚。
这件事也被宋代修纂《新唐书》的史官所采录。《新唐书》的《宇文士及传》记载:“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两处记载都有唐太宗在场,宇文士及一边切碎熟肉,一边多次以饼拭却沾在手上的细碎肉沫,以便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在皇帝疑惑甚至是忍无可忍之时,宇文士及的一个动作让李世民的怒气全消——他将屡次用来擦拭手的饼慢慢地吃掉了!宇文士及将饼吃掉,打消了唐太宗的疑虑,也引起了史官的注意,成为宣传君主美德和臣僚聪悟的典型,也为唐饼提供了一种新的做法和吃法。
将切割形成的肉沫攒到滚热的饼上,最后在皇帝的注视下慢慢吃掉,这个过程恰恰与肉夹馍的制作方法吻合。这件事既可以当作政治典故,也可以成为宫廷饮食典故,而宫廷饮食或生活风俗往往会对民间形成较大影响。上层社会的饮食习俗极易被民众所接受,容易形成典范效应,热饼与熟肉所形成的荤素搭配、主食副食的有机结合,口感丰美,制作简单,肉夹于饼、夹于馍的吃法很快在百姓中间流传开来。
黄土高原尘土漫漫,西北人民敦厚豪爽,肉夹馍在西北大地满地开花,到了陕西,饭食中少不了“中国式的汉堡”肉夹馍。在品尝鲜美的肉汁、嚼着白吉馍的时候,切莫忘了肉夹馍的老家是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