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和家人如何满足住院患者的心理需要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生病不是自愿的,同样,疾病的发生也是不能自行控制的,一个人一旦生病住院,其精神和肉体上都很痛苦。因此,社会对于患病的人都应该关心、爱护,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生理需要能为医护人员所熟悉并了解,如吃、住、治疗等,易得到满足,而病人心理需要难以发现,易被忽视。而当一个人患病住院时,他们的心理需要往往和生理需要一样重要,现将其心理需要分析如下。1 需要从正常人的角色转换到病人角色中去角色,是社会结构或制度中一个特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病人同样也是一个社会角色。从健康人突然成为患者,很难适应,也就很难进入病人角色中去,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反应,如不承认自己患病,拒绝别人照顾,不放心自己的工作,不放开家庭所承担的角色。即使承认有病,也希望一看就好。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从家庭及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解除后顾之忧,安排好家庭及工作岗位上的事情,及时到医院诊治,作为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时,要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除关心、体贴、同情、安慰外,要采取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需要,以配合治疗和护理。2 病人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病情一般情况下,如实告之患者真实情况是有益的,利于更好的配合检查、治疗、用药,当然对于某些疾病也可以采取适当保留的方法,但不能引起病人怀疑。否则,被欺骗感会使病人更加忧虑、烦躁、忧心忡忡,其结果只会加重病情。3 比平时更希望被认识、被尊重患者一旦进入病人角色,都希望医护人员知道他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知道他的重要性与贡献,从而让医护人员感到应重视他,关心他的病情,以更好的治疗。所有的病人都希望医护人员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厌烦用床号代替称呼。另外,患者家属、同事、朋友应及时到院探视病情,消除孤独感,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患者会产生一种安全感,信赖感,从而病情也能稳定,也能愉快的与医生合作。5 需要不断地得到一些信息对于长期住院或卧床的患者,为不使他们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寂寞感,要转移他们对自己病情的过分注意,应让他们了解一些国内外、单位、家庭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另外,对于特殊检查、治疗、用药,要让患者得到有关的信息、反应,如病人不了解,延误了检查时间,对患者不利。6 需要适当的活动和刺激由于角色转换后,既往习惯了的工作、学习、社交、文体等活动在不同程度上被阻隔或干扰,患者将产生厌烦情绪,觉得百般无聊、度日如年,有些老年患者则认为自己已成为别人的包袱、累赘,这时,应据病人情况,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做,如组织他们进行健身娱乐活动,病房增设娱乐设施。这样利于患者摆脱过分关心病情而产生的忧虑,又 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7 需要有发泄的机会由于疾病的折磨,常常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很大,易于激动,有时拒绝治疗。家属及医护人员要充分同情患者的不幸遭遇,允许他们发泄内心的痛苦,让病人尽情倾诉苦恼,这样,有助于消除紧张和忧虑;使情绪乐观起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8 希望尽快恢复健康,不留后遗症患者都希望在治疗期间不要出现任何意外,医护人员所给予的治疗措施安全可靠,痛苦小,如能满足这些需要,他们认为医护人员是认真、负责的,对治疗更有信心,情绪更稳定,心情更愉快,能与医护配合,疗效更加明显,以争取早日康复出院,尽快从心理上、体力上摆脱病人角色,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承担起原来社会角色的责任。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27731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防疫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7
1.需要生命安全,生病后这种需要显得格外强烈,表现为“怕死”的心理与种种相关言行举止。
2.需要特别生理活动,患病的机体客观上对饮食、睡眠、温度、清洁等有更多的需求。
3.需要疾病相关信息,患者和家属都特别需要知道诊断、治疗、风险、预后、费用等信息。
4.需要关爱和归属,仰视医生的患者自感弱势,更加需要人文关怀和精心照顾,期盼得到良好的心理慰藉。
5.需要尊重,患者弱势后的自尊需求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强,以弥补弱势的心理落差。
6.需要高质量生存,患病前原有的良好生活状态,使得患者都期望100%的痊愈康复,人之常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