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应做些什么准备

如题所述

  考前复习:
  1.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收口” 在纸上按照日期画好格子,从今天开始一直排到考前四天,每天的时间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一部分时间归教师支配。在跟着教师复习的时间内一定要力争多学一点,多领会一点。这是最有效的复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以后自己再找时间复习,因为事实上很难再找到这个“时间”了。选好“重、急、行”。“重、急、行”的范围是考纲上要求的、自己尚未复习好的内容,用集中的时间去消化、理解,用分散的时间去记忆、巩固。有些内容虽然很重要,经过努力仍无法搞懂,此时只能忍痛割爱,以便提高最后阶段复习的利用率。
  2.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精神状态最佳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是成功的秘诀。让自己的生物钟节奏与高考的时间同步,这是取得最佳临场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的做法是:因为高考的考试时间是上午9∶00-11∶30和下午3∶00-5∶00,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求自己在每天上午8∶40-11∶40和下午2∶40-5∶10这段时间内必须坐在书桌前,不能听音乐、走动、喝水、上厕所……除了看书、做题! 为了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坚持这项练习有一定的必要,不能半途而废。
  3.如何度过复习的“高原期”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成绩很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倒退,这就是“高原现象”。 要让自己走出“高原”,应该: ⑴时时激励自己完成既定的复习目标,并检查有否完成。 ⑵灵活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⑶恰当安排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不同科目、做习题和阅读交叉进行。 ⑷在完成各阶段复习目标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提高,逐步走出“高原”。 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4.怎样克服精神涣散 适当增加负荷,强迫自己严格按照时间表规定的进度,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唤起紧张情绪,引导精神聚焦。 其次,利用从众效应,到图书馆自修室或在教室里复习,对照刻苦学习的同学,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第三,设想自己落榜的处境、或考上大学后的情境。
  5.如何才能不粗心 平时做作业时就要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千万不要边做题边对答案,或一遇困难马上就问别人。只有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和调整。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克服粗心,不断进步。
  6.考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怎么办 人的生理决定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仅有20分钟左右,不过,兴趣、毅力、氛围可让你从一次集中快速进入下一次集中。所以你发现自己分心了,千万不要花时间自责,应该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不要把自己的学习任务排得太多,过快、过于紧张的阅读会导致一种惰性,影响人的理解力。
  7.最后三天如何安排学习 原则上讲,考前三天的时间基本上不能算作复习时间了,至少不应像以前那样大“运动量”拼命苦学。而且你不能把考前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延伸到这三天里完成。 那么考前这三天主要应做些什么呢? 概括地讲就是:稳定心态,学习生活照旧。 ⑴应该定个小小的时间计划。这三天早、中、晚各段时间里做些什么,并继续按照生物钟调整方法,让自己适应高考的作息时间。 ⑵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要充满信心,切忌小题大做。 ⑶如果坚持要复习到底,也不能让自己过于疲劳。 ⑷看看过去遗留下来的、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如实在搞不懂就算了。高考试题难、中、易三档的比例为2∶5∶3,如果不是特别想得高分,不必做太难的题。 ⑸对时间把握不准的同学,可以每天做一份试卷,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物钟更加准确。
  8.缺乏自信怎么办 把内心的恐惧和担忧用有条理的句子表示出来,逐一进行反驳,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增强自信。 如:我没有人家准备得那么充分,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 自我质辩:这是在夸大事实。自己复习过,而且是认真的,在考试中就不可能一败涂地。当前最要紧的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复习,为最后的决战增添实力。
  9.如何进行放松训练 ⑴全身放松操 心中默念:“紧,紧”,同时感觉(不需要动真格)肌肉收缩。保持10秒钟后逐步放松,20秒钟后再进行一次。让肌肉群由脚趾而上直至脖子、面部逐步紧张、保持、放松,交替进行。 ⑵深呼吸 缓慢吸气,停1-2秒钟后缓慢呼气。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感到自己太紧张,可用深呼吸调节情绪,缓解焦虑。 ⑶按摩 用大拇指轻轻地有节奏地顺时针反复按摩内关、太阳或人中。(内关位于手腕向上三横指正中线上)
  10.如何防范疲劳心理 ⑴文、理科搭配,听、说、读、写、练交替。 ⑵适当增加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蛋、奶、瘦肉、鱼和豆类等)和蔬菜水果等。 ⑶定时起床和睡眠。
  11.考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高考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是很正常的。一晚没睡好,只要心态好,对考试不会有什么影响。 应考准备:
  12.考前需做哪些准备 ⑴到考场实地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何车辆、要多少时间、考区环境、厕所在哪里? ⑵是否需要准备点心、午餐、饮料 ⑶考前一天应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作相应的准备。 ⑷如骑自行车,检查自行车是否完好。 ⑸2B铅笔、钢笔、蓝色圆珠笔、橡皮、尺、圆规等文具、手表、餐巾纸、眼镜、有关药品、适量钱币等,以及准考证,集中放在一个包内,列一个清单,每次出发前对照清单检查一次。 ⑹一旦发现准考证没带,不要紧张,立即找本校送考老师向考点主任和监考员说明情况,同时请家人或朋友回去取证。不要自己回去拿,因为迟到15分钟,就不能参加该科考试。 考场应对:
  13.等待进场时如何稳定情绪 ⑴重新检查一遍考试用品。 ⑵避开所有人,独处几分钟。 ⑶不要和他人讨论任何需要动脑筋的问题。 ⑷不要在此时去问人家自己不懂的问题。此时此刻,你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的自信。
  14.考试中“怯场”了怎么办 考试怯场,不能用“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这种不良暗示语,可以不予理睬,继续浏览后面的题目,只要做顺了几道题,这种现象就会被抑制住了。
  15.考试中思维混乱怎么办 放过难做的题,拣容易的题先做。在做题中理清思绪。
  16.注意细节、滴水不漏 注意答题要求,看清题意,比如作文的文体要明确,做阅读理解要体会出题者的意图,选择题是要选“正确”还是“不正确”,还有单位,正、负号,有效数字,字母的表示等等。有时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17.及时填涂答题卡 做完选择题后马上填涂答题卡。这样涂错的可能小,即使涂错也有充足的时间改正。答题卡中的顺序很关键,必须随时注意题号是否正确,特别是中间有题目空过没做时,更应当注意标记。
  18.书写规范 卷面要求整齐清洁,切忌字迹潦草。四周留出适当空间,绝不能超过密封线。
  19.做好检查工作 不要早交卷!先查有无遗漏或未做之题;再查答题过程和结果是否有错;最后查没有把握的部分。
  20.考完一门,告别一门 考完一门,以最快的速度将思绪转向下一门科目。 须知:这是一场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战斗。过去的已经过去,后面的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5
考前复习: 1.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收口” 在纸上按照日期画好格子,从今天开始一直排到考前四天,每天的时间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一部分时间归教师支配。在跟着教师复习的时间内一定要力争多学一点,多领会一点。这是最有效的复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以后自己再找时间复习,因为事实上很难再找到这个“时间”了。选好“重、急、行”。“重、急、行”的范围是考纲上要求的、自己尚未复习好的内容,用集中的时间去消化、理解,用分散的时间去记忆、巩固。有些内容虽然很重要,经过努力仍无法搞懂,此时只能忍痛割爱,以便提高最后阶段复习的利用率。 2.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精神状态最佳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是成功的秘诀。让自己的生物钟节奏与高考的时间同步,这是取得最佳临场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的做法是:因为高考的考试时间是上午9∶00-11∶30和下午3∶00-5∶00,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求自己在每天上午8∶40-11∶40和下午2∶40-5∶10这段时间内必须坐在书桌前,不能听音乐、走动、喝水、上厕所……除了看书、做题! 为了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坚持这项练习有一定的必要,不能半途而废。 3.如何度过复习的“高原期”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成绩很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倒退,这就是“高原现象”。 要让自己走出“高原”,应该: ⑴时时激励自己完成既定的复习目标,并检查有否完成。 ⑵灵活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⑶恰当安排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不同科目、做习题和阅读交叉进行。 ⑷在完成各阶段复习目标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提高,逐步走出“高原”。 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4.怎样克服精神涣散 适当增加负荷,强迫自己严格按照时间表规定的进度,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唤起紧张情绪,引导精神聚焦。 其次,利用从众效应,到图书馆自修室或在教室里复习,对照刻苦学习的同学,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第三,设想自己落榜的处境、或考上大学后的情境。 5.如何才能不粗心 平时做作业时就要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千万不要边做题边对答案,或一遇困难马上就问别人。只有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和调整。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克服粗心,不断进步。 6.考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怎么办 人的生理决定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仅有20分钟左右,不过,兴趣、毅力、氛围可让你从一次集中快速进入下一次集中。所以你发现自己分心了,千万不要花时间自责,应该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不要把自己的学习任务排得太多,过快、过于紧张的阅读会导致一种惰性,影响人的理解力。 7.最后三天如何安排学习 原则上讲,考前三天的时间基本上不能算作复习时间了,至少不应像以前那样大“运动量”拼命苦学。而且你不能把考前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延伸到这三天里完成。 那么考前这三天主要应做些什么呢? 概括地讲就是:稳定心态,学习生活照旧。 ⑴应该定个小小的时间计划。这三天早、中、晚各段时间里做些什么,并继续按照生物钟调整方法,让自己适应高考的作息时间。 ⑵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要充满信心,切忌小题大做。 ⑶如果坚持要复习到底,也不能让自己过于疲劳。 ⑷看看过去遗留下来的、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如实在搞不懂就算了。高考试题难、中、易三档的比例为2∶5∶3,如果不是特别想得高分,不必做太难的题。 ⑸对时间把握不准的同学,可以每天做一份试卷,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物钟更加准确。 8.缺乏自信怎么办 把内心的恐惧和担忧用有条理的句子表示出来,逐一进行反驳,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增强自信。 如:我没有人家准备得那么充分,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 自我质辩:这是在夸大事实。自己复习过,而且是认真的,在考试中就不可能一败涂地。当前最要紧的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复习,为最后的决战增添实力。 9.如何进行放松训练 ⑴全身放松操 心中默念:“紧,紧”,同时感觉(不需要动真格)肌肉收缩。保持10秒钟后逐步放松,20秒钟后再进行一次。让肌肉群由脚趾而上直至脖子、面部逐步紧张、保持、放松,交替进行。 ⑵深呼吸 缓慢吸气,停1-2秒钟后缓慢呼气。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感到自己太紧张,可用深呼吸调节情绪,缓解焦虑。 ⑶按摩 用大拇指轻轻地有节奏地顺时针反复按摩内关、太阳或人中。(内关位于手腕向上三横指正中线上) 10.如何防范疲劳心理 ⑴文、理科搭配,听、说、读、写、练交替。 ⑵适当增加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蛋、奶、瘦肉、鱼和豆类等)和蔬菜水果等。 ⑶定时起床和睡眠。 11.考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高考前一天晚上睡不着是很正常的。一晚没睡好,只要心态好,对考试不会有什么影响。 应考准备: 12.考前需做哪些准备 ⑴到考场实地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何车辆、要多少时间、考区环境、厕所在哪里? ⑵是否需要准备点心、午餐、饮料 ⑶考前一天应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作相应的准备。 ⑷如骑自行车,检查自行车是否完好。 ⑸2B铅笔、钢笔、蓝色圆珠笔、橡皮、尺、圆规等文具、手表、餐巾纸、眼镜、有关药品、适量钱币等,以及准考证,集中放在一个包内,列一个清单,每次出发前对照清单检查一次。 ⑹一旦发现准考证没带,不要紧张,立即找本校送考老师向考点主任和监考员说明情况,同时请家人或朋友回去取证。不要自己回去拿,因为迟到15分钟,就不能参加该科考试。 考场应对: 13.等待进场时如何稳定情绪 ⑴重新检查一遍考试用品。 ⑵避开所有人,独处几分钟。 ⑶不要和他人讨论任何需要动脑筋的问题。 ⑷不要在此时去问人家自己不懂的问题。此时此刻,你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的自信。 14.考试中“怯场”了怎么办 考试怯场,不能用“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这种不良暗示语,可以不予理睬,继续浏览后面的题目,只要做顺了几道题,这种现象就会被抑制住了。 15.考试中思维混乱怎么办 放过难做的题,拣容易的题先做。在做题中理清思绪。 16.注意细节、滴水不漏 注意答题要求,看清题意,比如作文的文体要明确,做阅读理解要体会出题者的意图,选择题是要选“正确”还是“不正确”,还有单位,正、负号,有效数字,字母的表示等等。有时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17.及时填涂答题卡 做完选择题后马上填涂答题卡。这样涂错的可能小,即使涂错也有充足的时间改正。答题卡中的顺序很关键,必须随时注意题号是否正确,特别是中间有题目空过没做时,更应当注意标记。 18.书写规范 卷面要求整齐清洁,切忌字迹潦草。四周留出适当空间,绝不能超过密封线。 19.做好检查工作 不要早交卷!先查有无遗漏或未做之题;再查答题过程和结果是否有错;最后查没有把握的部分。 20.考完一门,告别一门 考完一门,以最快的速度将思绪转向下一门科目。 须知:这是一场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战斗。过去的已经过去,后面的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7
考试之前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系统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对学过的知识再认识和再加工的过程,使它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地保留在头脑中。

考试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开学考试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考等。系统复习就是把每章、单元、阶段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相对集中时间进行复习,把学过的知识重新推到一个新的层次的学习过程。

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与任务是:

(一)首先要作好思想准备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二)作好复习的准备

系统复习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复习前将教材、笔记、复习资料准备好。这样,复习开始后,就能集中精力投入。

(三)复习中要语文数学交替

语数交替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四)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六)查漏补缺

在系统复习中,将平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某方面的内容掌握不够的、理解还欠深刻的内容及时补正,达到完美无缺。

(七)融会贯通、强化记忆

平时学习,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学习的,这就难免显得分散和凌乱,通过系统复习,可以把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串”起来。这样,“串”起来的知识就比较系统了。在“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重新学多一次,再认识过程记忆中起着强化作用。系统复习次数越多,强化作用越多,印象也深刻。

考试前不复习最好,因为再复习的话只会令自己更加紧张,并且效果不是很好。考试前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想着快要考试,相信自己,心里想着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考试就没有问题啦`有天资的人最重要是随即应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