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浅议如何创建平安文明社区

如题所述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创建平安文明社区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笔者提出几点工作思考:
一、广泛宣传发动,带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前提
综合治理工作的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当中,根基在社区基层,因此,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是基层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要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管理新办法,将治安防范从单一的公安单打独斗向广大群众推广,人人提高意识,户户加强防范,紧紧抓住人防、巩固物防、依托技防,向科技要成效,遏制辖区违法犯罪案件发案势头。
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各项宣传活动,如“平安社区”、“平安校园”、“文明家庭”“平安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动员群众做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爱护公务的好市民。同时,各项创建活动的开展也为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提供了载体。通过创建活动,在其自身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单位、企业、学校、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而积极推动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基础
一要积极研究建立“预警、防控、协作”三大机制,全面发挥“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全面完善社会面控制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警务巡逻,既要保持重点巡逻,又要扩大覆盖面,把防控工作逐步向偏僻地区延伸,严把治安防控体系死角。
二要进一步逐步改革警务机制,把有限的警力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充实,实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整体联动”的治安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整体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和规范治安保卫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各类案件、交通、火灾、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三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推进平安建设的新路子和成功经验。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治安防范,逐步减少城市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整合社会力量,
走群防群治道路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重要举措
要从根本上减少社区治安问题,关键在防范。
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发动群众构筑群防群治体系。在治安防范中要积极吸收群众广泛参与,把群防群治作为治安防范的重点模式。在继续完善和推行“花钱买平安型”、“有偿巡逻型”、“承包责任制型”、“义务巡逻型”等防范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派出所警区与管区相结合、机关干部与民警共同分片包社区、警员联社区等方式,集中搞好对所辖社区的治安防范。将住宅区纳入规范化小区管理,变开放式小区为封闭式小区,有效加强居民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深入社会各个团体、组织,广泛征求社区社会力量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整合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平安创建中来。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水平,是打造平安社区的强大力量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群众文化的优势在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参年除。群众说身边的事,演身边的人,自始至终都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在自娱自乐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比较容易入耳、入脑、入心,有利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素质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必然给平安创建工作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平安创建工作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大力创建和谐平安社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解决好,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好,才能实现无数个社区的“小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0
浅议如何创建平安文明社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为居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创建平安文明社区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笔者提出几点工作思考:
一、广泛宣传发动,带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前提
综合治理工作的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当中,根基在社区基层,因此,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是基层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管理新办法,将治安防范从单一的公安单打独斗向广大群众推广,人人提高意识,户户加强防范,紧紧抓住人防、巩固物防、依托技防,向科技要成效,遏制辖区违法犯罪案件发案势头。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各项宣传活动,如“平安社区”、“平安校园”、“文明家庭”“平安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动员群众做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爱护公务的好市民。同时,各项创建活动的开展也为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提供了载体。通过创建活动,在其自身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单位、企业、学校、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而积极推动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基础
一要积极研究建立“预警、防控、协作”三大机制,全面发挥“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全面完善社会面控制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警务巡逻,既要保持重点巡逻,又要扩大覆盖面,把防控工作逐步向偏僻地区延伸,严把治安防控体系死角。
二要进一步逐步改革警务机制,把有限的警力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充实,实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整体联动”的治安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整体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和规范治安保卫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各类案件、交通、火灾、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三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推进平安建设的新路子和成功经验。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治安防范,逐步减少城市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整合社会力量,走群防群治道路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重要举措
要从根本上减少社区治安问题,关键在防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社区安全与和谐社会单纯依靠专业的治安队伍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警察的绝对数量很多,但是占整个社会的人口比例是很少的,所以需要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需要党和政府部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发动群众构筑群防群治体系。在治安防范中要积极吸收群众广泛参与,把群防群治作为治安防范的重点模式。在继续完善和推行“花钱买平安型”、“有偿巡逻型”、“承包责任制型”、“义务巡逻型”等防范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派出所警区与管区相结合、机关干部与民警共同分片包社区、警员联社区等方式,集中搞好对所辖社区的治安防范。将住宅区纳入规范化小区管理,变开放式小区为封闭式小区,有效加强居民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深入社会各个团体、组织,广泛征求社区社会力量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整合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平安创建中来。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水平,是打造平安社区的强大力量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群众文化的优势在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参年除。群众说身边的事,演身边的人,自始至终都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在自娱自乐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比较容易入耳、入脑、入心,有利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素质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必然给平安创建工作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平安创建工作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大力创建和谐平安社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解决好,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好,才能实现无数个社区的“小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