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故事。

不要字数太多,否则抄不完。起码十个历史典故,急急急!!!后天就开学了!求大家快点帮帮我.简练的!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幽默故事 历史典故 隋朝时,有一个人内心特别敏慧,但却有个天生的缺陷——口吃。越国公杨素每逢闲闷时,便把他召来畅谈取乐。 有一年腊月,杨素与这人在府中闲坐。杨素戏问道:“有这么一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假如把您放在里面,您可有什么办法出来?”这人低头想了好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问道:“坑……坑里有……有梯子吗?”杨素说:“当然无梯啦,若有梯子,还用问您吗?”这人又低头想了好长时间,问道:“白……白……白……白天?还是夜……夜……夜……夜……夜里?”杨素不耐烦地说:“管什么白天黑夜?我问您可有法子出来?”这人反问道:“若不是在……在夜晚,眼睛又……又不瞎,为何掉入……入坑里?”杨素听了,大笑不止。 杨素又问他:“假如我突然命您做一军官,守一小城,您手下的兵士不过千人,粮食也仅够吃几天,城外有数万敌军包围。您作为城中主帅,可有什么守城之计?”这人低头良久,问道:“有……有援……援兵吗?”杨素答道:“正因为没有援兵,所以才问您呢?”这人又沉吟很久,抬头对杨素说:“诚……诚如君言,失败难免。”杨素又大笑不止。 接着,杨素又问道:“看来您多智多能,我提的问题没有能难住您的。现在再问您一事:今天家中有人被蛇咬了脚,您说应该怎么医治呢?”这人应声回答:“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杨素问:“五月哪里能有雪?”这人笑着反问道:“既然五月没……没有雪……雪,那么……么腊月何处有蛇咬?”杨素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把这人打发走了。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知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

苏轼难荆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次,东坡指“坡”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无语。

--------------------------------------------------------------------------------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欢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甚?”(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

都是药名 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二人同坐一席。席间,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在座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于是指着东坡说:“你就是个药名。”东坡莫名其妙,连忙请教。姜至之说:“子苏子。”东坡随口对他说:“你也是个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厚朴了。”姜至之一时不解,反问东坡有何说法。东坡笑着告诉他:“不是半夏、厚朴,为姜制(至)之呢?”

--------------------------------------------------------------------------------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九个。” 王荆公听了,欣然点头应允。时间长了,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

三分诗,七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闻左右。吟完诗,征询东坡的意见:“祥正这些诗能评几分?” 东坡不假思索地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何以能有十分。东坡笑着答道: “你刚才吟诗,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

--------------------------------------------------------------------------------

免税 苏东坡被朝廷贬谪黄州时,监管黄州的贸易税收工作。有一个书生给东坡写了一封信,请求减免他家的税收。信中说: “我的船上没有什么货物,因此无法纳税。一切听凭大人您的指挥,请求您让我到荆南府取回亡父的灵柩吧。” 众官员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

好了你 苏东坡生性豪爽率直,内心最存不住事,他曾说:“比如食中有蝇子,必欲吐之而后快。”晁美叔(晁端彦字)每次往见东坡,东坡都说这样的话。 有一次,东坡对美叔说:“我被昭陵选拔在贤科,当时的文魁俊彦,往往相结为知己。在便殿召群臣策对,我每每直陈时事,都蒙皇上赞许采纳。不久,我便屡屡呈上章疏议词虽然很剀切直率,皇上也从不怨怒。假使不是我给朝廷提建议,又有谁能提中肯的建呢?我现在所担心之事,只不过害怕朝廷杀我罢了。”美叔闻之,默然无语。 东坡长叹良久,又说:“朝廷如果真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又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有一件杀我以后,反倒好了你。” 二人遂相对大笑而起。

--------------------------------------------------------------------------------

士 诗人石曼卿(石延年字)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幽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个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 “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

换羊书 黄庭坚开玩笑地对苏轼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世人戏称为换鹅字;今人韩宗儒为人贪得无厌,每得到您的一幅字,便到殿帅姚麟那里换取十斤肉。如此来说,可以称您的书法为换羊书了。” 一天,苏轼在翰林院撰述正忙,这时韩宗儒派人送来一封信,目的是想让苏轼回信,以便拿他的字换肉。来人站在门庭下,督催甚急。苏轼笑着对他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上司,今天就断了他的肉食吧。”

--------------------------------------------------------------------------------

老婆子涂面 晋人王蒙清约自守,家中每有来客,必是清茶相待,时人戏称为“今日有水灾”。 苏东坡早年曾到一家做客,主人热情好客,一遍遍地劝茶,东坡不胜受窘,笑对主人说:“正所谓老婆子涂面。”主人不理解此意——搽(茶)了又搽(茶)。

--------------------------------------------------------------------------------

先做了贼再做官 闽地有一个大海盗,名叫郑广,后来归降了朝廷,朝廷授给他一个官职。 有一次,郑广和同僚们在一块吟酒赋诗,众人吟诗罢,都力劝郑广作诗一首。郑广被逼无奈,只得胡乱吟道: “不问文官与武官,总一般。列位是做了官再做贼,郑广我却是做了贼再做官。” 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

--------------------------------------------------------------------------------

延年术 蒲传正任杭州太守时,一天,有个方术之士前来拜谒。这方士大约九十多岁,然而面容却像婴儿一样鲜嫩。蒲传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谈得甚是投机。传正便向他请求延年长寿术。方士回答说:“我的长寿术极为简便易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须牢记,必须禁绝性欲。” 传正听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叹道:“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寿逾千岁又有什么益处呢?”

--------------------------------------------------------------------------------

忌说“落”字 唐代的柳冕秀才,生性最是多忌讳。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举子们跟他说话,有不注意而说“落”字的,便忿然而怒,出语不逊。如果是仆人误犯“落”字,他便用棒痛打。因此,仆人对他说话时,常常把“安乐”说成“安康”。 这一天,他忽听人说榜书贴出来了,连忙派仆人前去观看。不一会儿,仆人就跑回来,柳冕慌忙迎上前去问道:“榜上有我的名字吗?”仆人唉声叹气地答:“秀才康了。”

--------------------------------------------------------------------------------

脔婿 宋朝时,人们把科举榜下选择的女婿,称为“脔婿”。“脔婿”一语大概出自东晋文人袁山松,但这一说法实在没有道理。就中榜的科举士子来说,他们中间也有本不情愿做别人的乘龙快婿的,只是迫于权贵豪门的威逼强诱而不得不屈从。 有一位新科少年,相貌俊美,风度潇洒,被一个极有势力的权贵所欣慕,欲择为已婿。权贵使命十几个仆人将新科少年簇拥到自己府中。一路上,少年欣然而行,全无趋避推辞意。到了权贵家门口,前来观看的人们几乎围成人墙,里三层外三层的,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穿金紫衣服的官员来,见了新科少年,满脸堆笑地说:“老夫只有一个女儿,容貌也不错,愿与君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尊意若何?” 少年连忙鞠躬拜谢道:“我乃寒微之士,得以托迹高门,实乃三生有幸。只是小生已是,我回家后与妻子商量一下,再来答复如何?”众人闻之,大笑而散。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6 13:23 贞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独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

艾子杖孙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

--------------------------------------------------------------------------------

是有耳朵的 江淮一带习惯上称扬州人无耳朵。一天,扬州人陆无从与丹徒人邬佐卿初次在王弇州山人家相识,陆无从问邬佐卿姓什么,邬佐卿回答说姓邬。陆无从又问:“是乌龟的‘乌’ 吗?”邬佐卿幽默地回答道:“是有耳朵的。”

--------------------------------------------------------------------------------

求 游宗谦去探望书法家王百谷,王百谷当时正在写字,没来得及与游宗谦寒暄。游宗谦不由怒,便指着王百谷的字大骂道:“你以为你写的字很好吗?哼!在我们莆中一带都把它如便一般。” 后来游宗谦将离开王家,想求王百谷一幅字,碍于面子,不便索取,便令侍儿范鹿去王谷也不答话,提笔便写。写完,对范鹿说:“把字拿好了。见了你家相公,对他说又担了几石粪便来家了。”

--------------------------------------------------------------------------------

邢进士遇盗 邢进士身材矮小,然生性滑稽幽默。有一次,他在鄱阳县遇到了强盗。那强盗不仅搜去身上的钱财,还要杀死他以除后患。正在举刀之际,邢进士一本正经地对强盗说: “人们都已经嫌我长得太矮,而称我邢矮子了,官人你如果再砍去我的头,我不就更矮?”强盗听了,不觉大笑掷刀。

--------------------------------------------------------------------------------

父相讥 李长沙相公的儿子李兆先一向沉迷于声乐妓院,而不思进龋李长沙在兆先的书桌上写了四话规劝他: 今日柳巷,明日花街;科场近了,秀才秀才。 兆先回家后见了,“嘿嘿”一笑,立即拿笔续写四句: 今日骤雨,明日狂风;燮理阴阳,相公相公。

--------------------------------------------------------------------------------

园狼 宋代大臣石中立为人诙谐幽默,早年做员外郎时,有一次与同僚们去皇帝的御花园观看狮。同僚中有一人不解地说:“朝廷每天拿五斤肉来饲养它,而我们这些人的俸禄反而不如头狮子。”石中立笑着说: “那当然啦。我们这些人的职务,只不过是个园(员)外狼(郎),岂敢跟园内的狮子相比呢?” 众人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

--------------------------------------------------------------------------------

舍命陪君子 李西涯(李东阳号)先生在翰林院供职时,有一天,被邀去陪一位知府饮酒。因饮酒过多,以致酩酊大醉。酒醒后,西涯醉眼蒙眬地对知府说:“晚生今日舍命陪君子了。”知府笑慰道: “学生(旧时对人的一种谦词,不一定具有师生关系)我也不是什么君子,老先生您可不要轻生哟。”

--------------------------------------------------------------------------------

靳阁老子 明代丹徒人靳贵曾做到武英殿大学士,人称靳阁老。靳阁老有一个不肖之子,科举考试没能及第,多年后,孙子反倒金榜题名。靳阁老每次督促、训斥儿子时,儿子总是强词夺理: “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又不如我的儿子,您为何还骂我不肖?”

--------------------------------------------------------------------------------

死后佳 南宋名臣叶衡,为汤邦彦所谮罢相谪居彬州。一天,叶衡染病在家,亲朋旧友都来看望。叶衡问众人道:“我恐怕活不长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一位书生说:“死后很舒服。”叶衡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死后很舒服?”书生说:“假若死后不佳,死亡的人们就全都逃回来了。然而自古至今,死去的人还从来没有返回的呢。因此,我知其死后很舒服。” 满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

宣水与农水 石曼卿在中书堂供职,一位宰相对他说:“快去把宣水取来。”石曼卿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道:“取什么?”宰相告诉他:“宣徽院内的水甘甜清冽,称为宣水。”石曼卿觉得别扭,也回敬一句:“那末,像司农寺里的水,也应该称为农水喽?” 座中之人全都被他说笑了。

--------------------------------------------------------------------------------

李章换鱼 一天,李章去邻居家赴宴。这家主人一向悭吝,菜肴上齐后,主人面前的那条鱼,比众客人的大许多。李章从旁边看得很清楚,便请教主人道:“我常常看见人们写‘苏’(繁体字为“苏”)字,其中的‘鱼’字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不知道为什么?请您解释一下。” 主人摇头晃脑地解释道:“古人作字,不拘一体,没有定规,往往因书写方便而移动位置。” 李章不等主人说完,便伸手把主人面前的大鱼拿起来,在众人眼前一晃,说:“李章我谨遵主人之命,今天这左边的大鱼,也该因便移到右边了。”满座之人为之喷饭叫绝。

--------------------------------------------------------------------------------

只恨妾身生太晚 卢公暮年丧偶,续娶年少貌美的祝氏为妻。然祝氏觉得卢公年龄、容貌跟自己悬殊太大,不相匹配,所以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卢公见此,体贴地询问道:“娘子你莫非嫌我年纪太大?”祝氏回答道:“不是。”卢公问:“大概是恨我官职卑微吧?”祝氏摇了摇头:“也不是。”卢公非常纳闷:“既然不我年老,不恨我官小,那么你整天忧愁烦闷,又是为何呢?”祝氏再也憋不住了,随口吟一首: 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少年时。

--------------------------------------------------------------------------------

浴日 民间传说:三月三日为浴佛日,六月六日为浴**。 有一年的三月三日,一位客人来拜望杨南峰,杨南峰因正在洗浴,没有接见他。客人不,为杨南峰太傲慢无礼,寻思着以后报复他。 同年六月六日,杨南峰去回访这位客人,这位客人也以正在洗澡为由而拒绝接见他。杨南峰忽然想起他这是在报复,便在客人的墙壁上戏题一诗: 君昔访我我洗浴,我今访君君亦浴; 君访我时三月三,我访君时六月六。

--------------------------------------------------------------------------------

至此 一个监生路过国子监(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门口,听到国子监祭酒(子监的主管官员)正在怒气冲冲地训斥、处罚两个太学生。监生便问守门人:“既然那两太学生有过错,那么,究竟怎样处罚呢?是打呢?还是跪石头、上锁呢?”守门人回答说他俩写命题作文。监生听了,脸上露出怪异的表情,叹息道:“咦,罪不至此!” 有一个粟监(明清时期,向官府纳粟买得监生资格,称为粟监)学识寡陋,妻子劝他好好书。监生听了不耐烦地说:“你整天逼我读书,我且问你,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妻子回说:“一字值千金,难道不好吗?”监生怏怏不乐,反问道:“难道我这个身子,只值得个字吗?”

--------------------------------------------------------------------------------

梦戏酌 有一人夜里做梦,梦见自己看戏,与戏中人物在一块饮酒,刚要开筵,不想被他的妻子惊了,便恨恨地大骂妻子。妻子笑着说:“别骂别骂,趁早睡去,还来得及饮,那边的戏文没唱到一半哩。”

--------------------------------------------------------------------------------

骑鸡鸭 有一家来了个远方客人,客人久坐不去。主人家鸡鸭满院,却借口家中没有东西,不愿留人吃饭。客人见此,二话没说,便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把菜刀,声称要将自己骑来的马杀,借主人的厨灶做些菜肴。主人担心地问:“您杀了马,怎么回家呢?”客人随口答“没关系!任凭您从满院鸡鸭中借一只给我,我骑着回去就是了。”

--------------------------------------------------------------------------------

帽开花 有个人在路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帽子破烂不堪,便走向前去,施礼作揖道:“请求您送给我顶小帽子。”那人迷惘不解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小帽?”这人指了指他头上的破帽,趣道: “难道您这顶尊帽只会开花,却不曾结子吗?”

--------------------------------------------------------------------------------

鞋袜官司 有个人的鞋子和袜子都穿破了,鞋子便归咎于袜子,袜子不服气,也归咎于鞋子。二人争不休,僵持不下,便一道去官府诉讼。 官府见它俩都振振有词,一时难以判决,便把脚后跟抓来作证人。脚后跟也推脱得一干二: “小人我一直被它俩逐出在外,怎么能够知道它们谁对谁错呢?”

调诗 有一位姓吴的老儒学教官,牙齿尽落,耳朵有缺口,又不曾长胡须。学宫里的一个学子作诗嘲讽他道: 先生贵姓吴,无耻之耻(齿)无; 然而无有尔(耳),则亦无有乎(胡)。 这首诗很快传到了县令耳中。一天,县令和这位吴教官都去拜见上司知府大人,排列位次时,望见了吴教官,不觉哑然失笑。知府对县令莫名其妙地发笑很生气,县令便在后堂向知府说明自己失笑的原因,并将学子的嘲讽诗念给他听。 知府闻之,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

吊丧的须髯 罗汝鹏须髯特多,还不到四十岁,胡须都白了一多半。一天,他去一家吊丧,主持丧礼的人偶然见了他,惊讶地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胡子白成了这个样子?”罗汝鹏幽默地说回答:“我这是吊丧的须髯。”在场的客人都被他逗笑了。 我祖父昆岳公九十一岁那年逝世,当时罗汝鹏来我家吊唁,看到我父亲悲伤欲绝的样子便安慰他:“您为什么不请两个小儿医生来救疗一下呢?以致出了人命?”我父亲听了不由得破涕为笑。 记得我进士及第那一年,前来报捷的报子一个劲地向我家索取赏钱,因当时家贫如洗,亲无法满足报子的要求,备受其奚落,心里烦闷无比。恰逢罗汝鹏在场,他风趣地安慰我亲说:“老兄您且不要烦恼,只怪您养坏了儿子,说不得呀。”周围的人听了,都笑得前后合。

--------------------------------------------------------------------------------

比事 有个官员特别能生育,子孙成群结队,好不热闹。但他的一位同僚却常常因无子嗣而发愁这个官员便在同僚面前炫耀道:“你一点本事也没有,连个儿子也养不出。看我多有本事生了这么多的子孙。”同僚幽默地回敬道:“生儿子,是你的本事;生孙子,就不是你的事了。”闻者莫不大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花木兰
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 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
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
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
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
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
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
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
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
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
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
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
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
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
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
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
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
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
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
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
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
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
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
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
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后来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他的办法很特别: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大胆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三年后,又查出户部侍郎(相当今天的副部长)郭桓和各司郎中(司长)、员外郎(副司长)与各地到中央缴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两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他将这些贪官统统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一时几万贪官人头落地,受到不同处理的人就更多了。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大贪官都被朱元璋斩首。
洪武十八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廷之机,采取虚报工匠工役人数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工匠银两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断头台。
洪武十九年,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竟然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也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
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了。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一一做了处理。
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批处死贪官的卷宗时突发奇想:百姓痛恨的贪官一刀斩首太便宜了他们,何不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还创造了“剥皮实草”刑法,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没有根除。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第一,屹立世界东方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那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西汉,东汉呢,我算了,东汉159年不够。西汉、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终是半壁山河,没有统一,元朝统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我认为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兴修皇家园林。
清朝它是一个狩猎的民族,长于骑射,它又在东北,到了关内之后天很热,夏天,多尔衮就说暑热难熬,还有没有地方打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第2个回答  2011-02-16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⑥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⑧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似怀中。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书这样的: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的钓鱼诗
据说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报家门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笑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说:“以明月为钩,虹霓为线。”宰相又问:“用什么做钓饵呢?”李白高声道:“就用天下最无义气的士大夫作钓饵。”宰相闻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后苏东坡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一翻气壮山河、威慑群小的钓鱼高论把李白的侠肝义胆、高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穷困,所迫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第3个回答  2011-02-17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
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 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 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 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 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 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 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问:“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参考资料:http://club.book.sohu.com/read_elite.php?b=zz2294&a=9704902

第4个回答  2011-02-17
隋末唐初:瓦岗寨起义
初唐:玄武门之变
盛唐:安史之乱
唐末:黄巢起义/节度使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诸侯国混战
五代十国末期至宋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北宋末:檀渊之盟、靖康之耻
南宋初:元拉拢宋攻金&西夏(皆亡)
南宋末:元帝国建立,南宋亡
元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和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
元中:此处略去12345字
元后期: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互掐,朱元璋胜利,建立明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