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择邻典故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哪一精华

如题所述

重视环境熏陶。

孟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子,曾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为一代大儒。后遂以“孟母择邻、孟母三迁、三迁之教、孟母三徙、徙宅、孟母邻、孟邻”等写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孟母三迁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系统地学习了孔子的学问。但他小时候却很贪玩。孟轲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把他抚养长大。孟母很重视教育,一心想把孟轲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会经常有出殡、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因为贪玩,孟轲经常与伙伴们一起模仿他们。孟母见了很生气,对儿子说:“你父亲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他英年早逝不能来教你。我们家境又不好,若你不认真读好书,将来怎会有出息?”

为了孩子的学习,孟母把家迁到城里。她以为这下孟轲可以专心读书了。但孟轲的新家离闹市很近,嘈杂的声音使孟轲无法认真读书。孟轲和他的新伙伴模仿起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孟母见了更为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母把家迁到了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读书人在那里学习,还在那里演练礼仪。孟轲受到了感染,每日在家中专心读书,也渐渐模仿起宫中演练礼仪的举止来。不久,孟母把孟轲送入了学宫,使孟轲受益非浅。也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孟母择邻”这一典故,用来表示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有方;也借指迁居不定。

扩展资料:

成语由来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多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释义: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4
对孩子的关爱,培养孟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他为谁学习,为了什么而学习,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24
环境造就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