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语系中各个语言文字特点

如题所述

印欧语系西部语群和东部语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语族。

日耳曼语族
约公元前 500年前,印欧语西部语群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分化,产生了所谓原始日耳曼语(也称“条顿”语),分化的导因是某些辅音发生了系统变化,即所谓“日耳曼语音变”。从而使不送气清塞音p、t、k变为送气音,浊送气音bh、dh、gh变为浊塞音,浊塞音b、d、g 变为清塞音。这一现象是德国学者J.格林在比较某些印欧语词的基础上,于1822年首先发现的,因而称为“格林定律”。
这次分化直接促进了日耳曼语族的形成。日耳曼诸语言就是从这个新阶段发展起来的。日耳曼诸语言分西支、北支和东支: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生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南非荷兰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但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消灭,因此有些学者不把东支算作日耳曼语族的一个语支。

罗曼语族
罗曼语族又称意大利克语族或拉丁语族。罗曼诸语言的共同母语是古拉丁语,它曾经是幅员广大的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罗马帝国衰亡后,各地的拉丁语方言在彼此隔绝的状态下相继发展,最终形成了各种独立的近代罗曼语。
罗曼语族通常分东支和西支,这两支语言的传统分界是沿斯培西亚-里米尼线走向划出的同言线,它大体上把意大利分为大陆部分和半岛部分。该线以南的巴尔干罗曼语,如罗马尼亚语,以及19世纪末已消亡的克尔克岛上的达尔马提亚语属东支;该线以北的其他罗曼语属西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若干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或方言:普罗旺斯语、撒丁语(也有学者认为撒丁语只是意大利语的一种方言)、利托-罗曼诸方言、加泰罗尼亚(又称卡泰隆)语。

凯尔特语族
凯尔特语族诸语言在不同时期曾分布于从安纳托利亚(又称阿纳多卢)到大西洋沿岸的广阔地带。后来,处于上升地位的拉丁语逐渐取代了某些凯尔特语言,使后者的使用范围大为缩小。
凯尔特诸语言习惯分为两大类:大陆凯尔特语和海岛凯尔特语。前者公元500年以前已消亡;后者指不列颠群岛凯尔特诸语言,以及通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布列塔尼语。迄今仅存的海岛凯尔特诸语言分为北支和南支。北支即盖德尔语支(又称盖尔语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以及20世纪已消亡的马恩语;南支即不列颠语支(又称布列塔尼语支),包括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以及已消亡的科尼什语等。

波罗地语族
波罗的语族仅存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又称莱蒂语)。波罗的诸语言,特别是拉脱维亚语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印欧语特点。鉴于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有些学者主张把它们合二为一,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族──波罗的-斯拉夫语族。

斯拉夫语族
斯拉夫语族的形成与古代斯拉夫人的迁移密切相关。5 ~10世纪,斯拉夫人从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迁移,最后到达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和整个东欧,形成3个斯拉夫人集团:东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们的语言也逐步分为3个相应的分支:东支包括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和卢萨提亚语(又称文德语或索布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语,后者是信奉东正教和拜占庭天主教的斯拉夫民族的礼拜仪式语言,也是最古老的斯拉夫语言。

印度-伊朗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是印欧语系最东部的一个语族,所包括的语言比印欧语系任何别的语族都多,约有60种。分为印度语支(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和伊朗语支。
印度语支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语言至少有9种: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其中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常被西方学者看作是一种语言,称为印地-乌尔都语,有时则统称为印度斯坦语。其他语言还包括僧伽罗语、吉普赛语等。印度语支的近代语言都是从古梵语衍生出来的,但已发生了相当多的变化,大异于梵语。历来有学者主张从印欧语系中再划分出一个独立的达尔迪语族,与印度-伊朗语族并列,但另一些语言学家则认为应把达尔迪诸语划归印度语支。主要的达尔迪语言是吉普赛语。
伊朗语支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达里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奥塞梯语,以及若干使用人数很少,且已消亡的语言。21世纪初,有些学者主张在印度-伊朗语族中再划分出一个努里斯坦语支(又称卡菲里语支),构成跟印度语支和伊朗语支并列的第3个语支,它包括6种使用人数极少的语言,全分布于阿富汗,个别的也分布于巴基斯坦。

其他语族
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各构成印欧语系中单独的一个语族。此外,安纳托利亚语和吐火罗语代表了印欧语系两个已消亡的然而却占有一定地位的语族。其中,安纳托利亚语族在历史上分布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阿纳多卢地区)一带,主要包括阿纳多卢西北部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赫梯语,以及阿纳多卢西南部的卢维亚语。基督纪元开始前,这些语言就消亡了。吐火罗语族包括两支方言:东部方言,中国学者习惯称作焉耆语,西方学者多称为吐火罗语A;西部方言,中国学者习惯称作龟兹语,西方学者多称为吐火罗语B。这两支方言消亡的时间不详,有的学者认为是在9世纪以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