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并对“十义”和“八德”做简要的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并对“十义”和“八德”做简要的解释帮帮忙

①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②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③四维,即礼、义、廉、耻。

④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儒家三达德思想:《论语》提出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论 【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中庸》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三达德”理想人格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简要概述三纲五常的含义

1、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2、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3、“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①"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四维,即礼、义、廉、耻。
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