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人民办教育

如题所述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4-03/29/c_126329376.htm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涉及教育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基本属性的问题。教育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创造的一项文明成就,属于人类,造福于每一个人。
怎么看待教育,实际上是怎么看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劳动的创造,在历史长河中积累成为知识体系、文化体系,或者概括为文明的知识体系。这些积累通过教育传授给一代一代的人。每一代人都是通过教育获得上一代人的文明成就。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要想前进,必须把教育办好,依靠教育来传授文明。新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文化,这来自于教育。当然这个教育讲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核心还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是系统的、科学的培育人的社会系统。
一、人民教育人民办
对人民教育人民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人民拿钱办教育。教育活动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之一,涉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一本教育账,都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需要,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是国家的,是属于民族的,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接受教育是人民最基本利益的体现。所以“人民教育”这个词它是客观存在。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认识,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对教育的认识。这对教育界来讲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获得成功,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教育才成了人民的事业。所以,在1949年,教育在新中国第一次成了人民的事业。党和国家办教育和人民自己办教育成为一项共同的事业,两者是一致的。我们的党和国家是代表人民的,所以党和国家办人民教育和人民自己办人民教育是一致的。
“人民教育人民办”,这里既涉及对教育性质的看法,也涉及对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是人民的教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有权利来办教育。实际上,人民早就意识到自己对教育的需要,早就对教育的现状不满足了。典型的例子是,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得到人民广泛的支持,不只是学生青年,而是全社会众口一词赞成赞扬,这就反映了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呼声就是人民的需要。还有,80年代群众集资办学,解决了那么多的危房问题,这是群众自己愿意做的。把这视为增加了群众负担,这是少数干部的看法,不是人民群众自己说的,人民群众就是自己勒紧腰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当时经常有简报反映,说学校房子倒塌压死学生,而政府各级财政都很困难,没有钱。所以农民出劳力,还出一点资源,比如砖头、木材等等,村子里出土地,然后政府再出点钱,群众再捐一点钱,把校舍盖起来了。我首先支持这件事情。至于说个别的地方在做的时候可能借着这个口号搞集资、乱收费,那是另外一回事。对这些不当行为要用具体政策加以规定制止,它不是人民教育人民办政策本身的问题。当时还有种舆论,总是在讲 “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办学前班、办小学,普及速度太快了,说什么“瓜菜代”等等。当时我针对这种思想就讲:上学就比不上强,认识几个字就比当文盲强,质量和数量是辩证关系,没有一定数量就谈不上质量。
如果认为教育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的教育,当然人民有权行使主人的权利来办教育。但是怎么办?可以总结人民实践的经验予以引导,但没有权力不让人民办教育。不让人民办教育,这是不可思议的。今天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创造的,都是人民的劳动成果,都是人民行使国家主人权利所办的事情,教育毫无例外地应当是人民办的。人民有办教育的权利,有这个要求,这就是“人民教育人民办”这句话的本意。
二、办好教育为人民
办好教育,这是国家的责任。这里指的就是国家要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措施来办好教育。正像人民群众讲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它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国家必须千方百计地把教育办好。要把教育摆到战略发展的优先地位,摆到经济建设投资的首要地位,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要关心教育,亲自抓教育。因为它是人民的利益,因为你是人民的代表,你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转移。办不好教育,国家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人民群众就要抛弃你。1988年两会期间出现的所谓“教育危机”的议论,基本上反映了许多人认为教育没有办好,欠账没有偿还,对教育这个摊子大家有所不满。至于利用这个发难,攻击共产党,那是少数人的事。那时广大农村不少学校还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我作为国家教委主任到这些地方去看,觉得这是对人民欠的账,对不起老百姓。
办好教育是国家的最基本的方针,是国家的职责,但不等于什么事情都由国家包下来。国家办教育并不是排斥人民办教育,否则又把两者对立起来了。按照“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人民群众会把乡里村里的教育看成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利益,他们会给予很多关注,不是简单地给钱,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给教育以支持。这样,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在全社会就会发生更大的更深刻的变化。什么东西在历史上、在社会上最重要?人民自己需要的东西最重要。 “办好教育”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目的。办好教育,振兴中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青年一代,最根本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根本需要。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提出来“办好教育为人民”,因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办好教育为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之一。
坚持“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以后,教育在整个社会中将会占有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你走到哪个村庄,那个地方的教育都会成为人民的骄傲,是当地一颗璀璨的宝石,人民都会把你引到学校去看,看他们的学校,看他们的孩子。看他们的孩子就是看他们的未来。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应该坚持贯彻。至于它的内涵与实现方式,将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可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至于“教育人民办教育”第一次见过,理解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