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反清?

那时候天下已经大势已去,他要反也应该早点谋反,在南明和农民军还在的时候再谋反,他为什么偏偏在天下大势已去的时候造反呢?

清政府说吴三桂在云南的军费开支过大,清政|府无力供养吴三桂军,所以决定撤藩。后又指责吴三桂在云南私自开采铜矿、银矿供做军饷。清政|府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白,说明了什么?
其实吴三桂在离开山海关后,就没有谁为他提供军饷。吴三桂的军费一直都是靠自己筹集,有谁能为一个敌对势力提供军饷的道理?况且在清政|府撤藩前,清廷用分化瓦解的办法,陆续把吴军一支又一支地调出云南。如甘肃的王屏藩、平凉的张勇、汉中的王辅臣、四川吴之茂、贵州的李本深等。
这时在云南的吴军也不多,吴军自筹的军费也用不完,吴三桂把多余的铜建造了昆明金殿,可见军费问题是借口。
吴三桂这时六十七岁,早已无心争夺名利地位,况且大儿子吴应熊还在北京做人质。这时的吴三桂也想回老家辽东安度晚年,所以吴三桂请求撤藩的奏书显然是出于真心。
其实吴三桂云南起兵的主要责任在年少狂傲的康熙。史学家们总爱吹捧伟大的康熙皇帝,好像他不会犯一点错误。
康熙忽略了一个问题,吴三桂手下聚集的是一伙反清人士,他们在吴三桂的管治下勉强降清。吴三桂的离去他们本来就不高兴,康熙轻率地就派遣一名朝廷奴才朱国治做云南总督,他根本就管理不了吴三桂的部下。
就在吴三桂将要离开云南之际,吴应麟、吴国贵、高得捷、夏国相、胡国柱联手杀朱国治逼吴三桂反清,事发突然令吴三桂措手不及,无奈之际吴三桂只好下令封锁消息,其目的是为了营救正在北京做人质的大儿子吴应熊。
可是当康熙得到消息后。一怒之下,杀了在北京做人质的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大孙子吴世霖、和硕公主及其全家,噩耗传来,吴三桂在万分悲痛之后,决定讨伐清政府。事后,康熙王朝为掩饰自己的错误,反复声称吴三桂反叛早有预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6
其实吴三桂云南起兵的主要责任在年少狂傲的康熙。史学家们总爱吹捧伟大的康熙皇帝,好像他不会犯一点错误。
康熙忽略了一个问题,吴三桂手下聚集的是一伙反清人士,他们在吴三桂的管治下勉强降清。吴三桂的离去他们本来就不高兴,康熙轻率地就派遣一名朝廷奴才朱国治做云南总督,他根本就管理不了吴三桂的部下。
就在吴三桂将要离开云南之际,吴应麟、吴国贵、高得捷、夏国相、胡国柱联手杀朱国治逼吴三桂反清,事发突然令吴三桂措手不及,无奈之际吴三桂只好下令封锁消息,其目的是为了营救正在北京做人质的大儿子吴应熊。
可是当康熙得到消息后。一怒之下,杀了在北京做人质的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大孙子吴世霖、和硕公主及其全家,噩耗传来,吴三桂在万分悲痛之后,决定讨伐清政府。事后,康熙王朝为掩饰自己的错误,反复声称吴三桂反叛早有预谋。
第2个回答  2013-11-16
他完全是被逼反的,康熙见他在西南做大,兵多粮足,每年还要朝廷拨付大量军饷,养活二十多万吴兵,康熙要新政,就要用银子,克没有,就想削藩,吴三桂早就知道自己不容于汉人,但为了不走韩信兔死狗烹的老路,他不得已放手一搏、孤注一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6
闲得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