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为什么总是一张的哈哈大笑的脸,和其他佛祖的样子不一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6-15
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弥勒是姓,译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根据佛经的说法,他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内院,他将继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时候,成佛度众生。并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开创者。关于他的塑像,在汉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状,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为传说契此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萨不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15
弥勒佛正式的样子应该是供奉竖三世佛的大雄宝殿里面的那一尊,外貌来说跟其他的佛是一样的。
天王殿里那一尊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时候的布袋和尚契此的样子塑的。契此一生到处云游,随机度化,将圆寂时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众生好愚昧啊,就算弥勒佛真的下生了你们还不一定认识呢。于是后人便以为契此在说自己是弥勒化身,于是立像供奉。
第3个回答  2007-06-15
因为他高兴啊
第4个回答  2007-06-15
弥勒佛本意就是笑佛啊~
第5个回答  2007-06-15
人逢喜事,都会笑逐颜开。笑,从程度上讲,有微笑,大笑和狂笑;从类型上讲,则种类烦多∶做事成功,是胜利的笑;见到友人,是会心的笑;童稚无邪,是天真的笑;长辈和善,是慈爱的笑;失中有得,是欣慰的笑;遭尴尬事,是幽默的笑;后学长进,是鼓励的笑;遇滑稽事,是开怀的笑……笑一笑,十年少。不仅对身心有益,而且能提高生活的情趣,促进人际关系的谐和,甚至能化干戈为玉帛。
笑,本该在人们心情好的时候发生,因为它是喜于内而形于外的一种面部表情。但是,生活中也常常见到皮笑肉不笑的假笑,或者遭到失败而又无可奈何的苦笑;在垃圾桶里觅食的流浪儿是笑不起来的,可也有指着流浪儿那破烂得不能遮羞的裤子所发出的讥笑,以及流浪儿回过头来满不在乎的傻笑;人是最难捉摸的智慧生物,甚至可以把笑这种身心愉悦的表情弄得颠倒,比如复仇者有冷笑,阴谋者有*笑,嗜血者有狞笑。每当这类笑出现,就知道有灾难发生,即使灾难暂时未到,这样的笑也是不祥的先兆。
对于世上的各种笑,可褒可贬,可爱可憎,可亲可疏。尝尽了人间的酸甜甘辣之后,回头一看,最值得回味,最让人深思的笑,还是那雍容大度、表里如一的弥勒佛的笑。
在佛教徒眼里,弥勒原本是古印度的尊者,修行有成,被释迦牟尼佛授记为未来佛,是兜率天内院弥勒净土的教主。古代没有照像术,也不知道弥勒的原本模样。我国宋元之后的寺院里所供奉的弥勒的形象,是汉地人所创。传说五代后梁有位契此和尚,在浙江的明州奉化游历,号长汀子布袋师。长得肥胖,疯疯癫癫的,杖背布袋,行乞四方。临终时端坐于岳林寺盘石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人认为契此和尚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其形象供奉。从此,弥勒笑迷迷的汉人形象遍及各地。
弥勒佛的笑,展示着中国人的善良和真诚,也寄托着中国人的愿望与追求。
弥勒像的特征,除了笑之外,还有他那肥胖的大肚子。为此,朱元璋称帝后曾嘱人写一副对联挂于龙兴寺 (北京潭拓寺、洛阳白马寺等处亦有此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由此而扩展开去,“大肚”和“微笑”几乎成了挂在弥勒像前的对联所共同发挥的对象。如西蜀宝光寺就有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此联也见于上海龙华寺、峨眉山灵岩寺等处(个别字有差异)。遂宁广德寺把它拉长了: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我笑尔笑凡事谦恭须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你容他容对人忍让应多容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则拉得更长: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

此联使弥勒的笑多了—份严肃。浙江鄞县天童寺换了个角度:

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而类似的云南秀山上那一联也写得很生动:

结大欢喜缘只这笑呵呵收拾囊中宝物
除真烦恼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风

这些对联都写得比较具体。山东济南舜耕山千佛寺换成另一种情趣,且简化了许多: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成都昭觉寺简化得似乎不能再减的那一副:

大肚能容万物
微笑看破群生

几十年前我读初中时就见到它,印象非常深刻。此联言简意赅,通俗流畅,便于记忆。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至今仍挂在弥勒像前。
此联看似简单,要领会并非易事。描述弥勒佛的博大胸怀,不需要“伟大的词句”,只—个“容”字便可。而这个容字是最平凡、最普通、最简单不过的。想我等俗子,成天在世上摸爬滚打,没有一个能容万物的“大肚”,自然也不能“大度”,患得患失,烦恼重重。
“容”不下,当然也“笑”不起来。纵观世相,笑者无多。人的内心常有自卑、惭愧、羞怯、悲哀、忧郁、愤慨等等情绪,它是由于贪欲、受迫、劫难诸多内因外因而产生的焦虑、多疑、恐惧等症状所引发。如像一个失业者,衣食无着落,焦燥不安,如何笑得起来?寒碜中偶有一次苦笑,那也是无奈的荧光,决不能缓解内心的悲凉。当然,我们不能认为平时不苟言笑的人内心就一定痛苦或灵魂—定阴暗,也不能认为经常笑嘻嘻的人—定生活得幸福或者为人非常慈善,人总有表里不一的时候。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需要笑,人们也懂得笑。绝大多数情况下,笑是关怀,笑是成功,笑是憧憬,笑是期待,笑是甘露,笑是抚慰,笑是灵丹妙药,笑是天女散花,笑是心的解脱,笑是智的升华。世上没有笑,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正因为有笑,人们才去努力工作,去奋力拼搏,把笑的温暖撒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容”是“笑”的源头,容大则笑多;“笑”是“容”的启钥,常笑则宽容。弥勒佛的大肚与微笑,真是形神兼备,举世无双。中国人塑造出的弥勒佛的形象,不仅是对佛教文化或佛教艺术的杰出贡献,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胸怀与才智。如今,已飘洋过海,走向全世界了。
回头再看前面那些写弥勒佛大肚与微笑的对联,觉得写得长的不一定都好,我更喜欢短的,甚至想把昭觉寺那一副“简化得不能再简”的对联再减两个字,变成

大肚容万物
微笑看群生

弥勒佛长坐山门,对来者以微笑相迎,对去者以微笑相送,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贫富尊卑,都平等无二。若再进一步避开“能容”与“所容”,超越“能看”与“所看”,无物可计,无相可“破”,则既无“难容之事”,也无“可笑之人”。无执着,也就无烦恼,弥勒佛才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在,那么坦然。来去的人,看到弥勒佛的笑,就会化疑结,增信心,生慈悲,长智慧。正道是
妄删古人句,
愿君笑语多。
笑到无生处,
日日见弥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