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如题所述

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官员。

六品官位总览:

1、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2、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3、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4、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职类结构中至少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后一类官号的权责规定有时只是徒具其名,但它们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品位意义:用于增添资望、赋予待遇、确认品阶,以及提供起家官职或迁转阶梯,提供候选、储才或安排冗散之位。

前面征举的长串官衔,其中有许多就是这类官号。当然,在职能性和品位性官职之间,也存在大量既有职能、又有很浓的品位色彩的官。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勋官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29阶,分别以“大夫”、“郎”或“将军”、“校尉”等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再是官职了,只是标志等级的阶号,好像近代的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位等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1
说不好。这需要分情况。

一般来说,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官员的级别和职务其实变动很大。比方说隋唐时期,一州的刺史就是六品,但是人家相当于副省级官员;一些大县(户口多)的县令是六品,但也就一个正处级或者副厅级;而中央三省六部制,大量主簿、主事、员外郎都是六品或者七品,顶天了相当于副厅级。
到了宋代,基本上一州的通判都是六品,这是一个正厅级的官位。
明代六品官更复杂,中央各部的都给事中、督察院的各道监察御史、各州的佐贰官首领(地方不一样名字也不一样,有的叫通判,有的叫权知,有的叫同知)都是六品官。
清朝就比较固定了,六品官一般是副厅级或者正处级,不会太高了。
第2个回答  2011-06-28
【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相当于师级干部)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相当于两三个市的行政长官)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偏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纪委的~)
【员外郎】“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唐代为六品,明、清为从五品。(部级单位办事员)
【县令】唐、宋两代县级主官,官阶自六品至从七品均有。(市长)
第3个回答  2011-06-28
市里的正局级干部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6-28
在清代四品官可以上朝面见皇帝,推向一下那是的六品官相当想在的市里的正局级干部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