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颈椎病中药方子

长期熬夜上网,还有睡觉时候枕头很高,这几天感觉转头的时候感觉不舒服,有压迫感,擦了两天正红花油没什么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7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3年。诊断标准发作性眩晕、复视,有时猝倒,伴恶心呕吐、颈肩痛或颈枕痛。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基本方为丹参20 g,葛根30 g,鸡血藤30~40 g,黄芪20 g,威灵仙15 g,钩藤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头痛重加白芷10 g,血压高加夏枯草10 g,耳鸣加僵蚕10 g,呕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1.3 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劳动,随访6个月未复发共19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突然转侧致轻度眩晕1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28天,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主诉:近1个月来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每于突然摇头时出现,伴颈肩疼痛、头痛。查血压130/70 mm Hg,颈椎X线摄片提示2~5椎体后缘见骨赘形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上法治疗,药用葛根2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黄芪20 g,赤芍10 g,威灵仙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临床症状。方中丹参、葛根、红花、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补气扶正,鸡血藤补血、活血、壮筋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威灵仙、白芷、僵蚕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笔者认为,该方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消除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投之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
  椎间盘治疗
  内服中药 自拟活血舒筋汤:
  牛 膝30g 桑寄生30g 白 芍30g
  独 活30g 秦 艽15g 土鳖虫10g
  没 药10g 蜈 蚣1条 血竭3g(冲)
  甘 草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500ml,分早晚2次温服。加味:有明显外伤史者加三七粉6g(冲);兼湿热者加黄柏15g,苍术10g;兼寒邪者加制川乌6g(先煎),细辛3g;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者加鸡血藤30g,全蝎3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