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耕地面积是多少?

如题所述

截止2018年,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432,960平方公里,排世界第三位,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国的18倍,印度是我国的1.2倍。 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

扩展资料

地形和气候都适宜的土地才能作为耕地,而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24亿亩,相当于13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沿海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大,耕地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二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

地球上1亿4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1500万是可耕地,森林开伐,荒漠化,例如马达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为过度的游耕已导致严重的荒漠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耕地面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3

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其中,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5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位于一年三熟制地区的耕地1882.91万公顷(28243.68万亩),占全国耕地的14.73%;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4782.66万公顷(71739.85万亩),占37.40%;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6120.62万公顷(91809.26万亩),占47.87%。

位于年降水量800mm以上(含800mm)地区的耕地4469.44万公顷(67041.62万亩),占全国耕地的34.96%;位于年降水量400-800mm(含400mm)地区的耕地6295.98万公顷(94439.64万亩),占49.24%;位于年降水量200-400mm(含200mm)地区的耕地1280.45万公顷(19206.74万亩),占10.01%;位于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的耕地740.32万公顷(11104.79万亩),占5.79%。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919.03万公顷(118785.43万亩),占全国耕地的61.9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959.32万公顷(29389.75万亩),占15.3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712.64万公顷(25689.59万亩),占13.40%;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772.68万公顷(11590.18万亩),占6.0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22.52万公顷(6337.83万亩),占3.31%。

PS: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21.9万调查人员先后参与,汇集了2.95亿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

来源:新华社 

链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2个回答  2015-10-01
中国真实的耕地面积竟是一个谜。《瞭望》新闻周刊在西部一个省份调研中发现,该地区耕地面积有两本账:一本是农业部门掌握的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俗称计税面积,约2000万亩;另一本是国土部门测绘数据,实际耕地面积约3400万亩。两者相差高达1400万亩。据了解,这种耕地面积“两本账”现象并非该省独有,而是在全国不同程度普遍存在。原因有二:其一,当年土地承包之初,因丈量方式简陋和土地肥瘦折算亩数而导致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其二,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为了少缴农业税,故意瞒报、少报的土地面积。这种两本账的情况,农村基层普遍熟知,而国家高层行政管理部门却不清楚。农业承包面积小于实际面积,对农户个人而言,侵害了其财产权,特别是在征地补偿、土地出租、种粮补贴时难免吃亏,易引发矛盾;对国家而言,“糊涂”的耕地面积,不利于建立切实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然而,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正在利用土地整理工作获取资金。如在西部地区,平均1亩地可获得1.8万元的整理费用。而这些地区所整理出来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就是计税账面后面的土地。如果把这些土地全部重新亮出来,地方政府将失去重大财源。因此,要解决这种“两本账”的问题并非易事。
第3个回答  2021-05-24
根据《国家数据》及“一规”、“二调”和《国土资源通报》相关数据,建国后真实历年耕地面积应为:1949年:16亿多亩(当时统计数据是14亿多亩)。此后,以生态恶化和耕地质量下降为代价,耕地面积逐年增加,90年代超过22亿亩(根据“一规”数据接近20亿亩),达到顶峰。1949年至今,城市、道路、工厂等经济建设因素和其他因素(如退耕还林、灾害等)占用的耕地。)已累计超过10亿亩;特别是90年代以后,每年净减少耕地1-2亿亩。除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因生态和污染而不能稳定利用的耕地外,实际上有大量的耕地被纳入耕地统计,虽然确实是土地承包证书上的耕地,但已经被废弃或改为园林林地,这只是因为农民自己退耕才算作耕地,不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名单。
  现在:18 ~ 19亿亩(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是耕地面积13538.5万公顷,相当于203077万亩,但后面有个尾巴:“目前中国适合稳定利用。耕地1.2亿公顷以上,承包18亿亩”;另一方面,近几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25亿亩,考虑复种间作,耕地面积应为18-19亿亩。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