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19
一、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凫水fú 潺潺 chán 桕树 jiù 蕴藻yùn

B.弥散 mí 怠慢dài 屹立 yì 皎洁jiǎo

C.撺掇 duo 松懈 xiè 家眷 juàn 欺侮wǔ

D.歌吹 chuī 大抵 dǐ 松懈 xiè 竭力jiē

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 纠葛 惋转 船舱 B.踊跃 蚯蚓 船篷 疲乏

C.气恼 优扬 缘故 宽慰 D.聚拢 楼阁 痕迹 碧绿

三、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B.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

C.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卖豆浆喝。

D.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

四、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1.吁 ( ) 2省 ( ) 3 相( )

( ) ( ) ( )

4.行( ) 5泊 ( ) 6喝( )

五、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B.向午:将近中午。 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

C.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自失:(听得出神)失去了自己。

D.旺盛:茂盛。 霍然:形容拨弦动作疾速。

六、文言文阅读。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那些声音直接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答:

②那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答:

③作者是怎样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

答:

2. 段中对听众的神色、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七、课内现代文阅读。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 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 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 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 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 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 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 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 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①段描写孩子们开船出航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描写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 ,动作

,同时又表现出他们 的性格特点。

2.“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依据写出了看戏的节令是 ,这即照应了文章开篇第一段 ,又为后文写

埋下了伏笔。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一句中的“朦胧”本应是形容词,在这里作 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

4.画线一句使用了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其中“跑”字照应了①段中的 字,反衬出少年们

的心情,还有通过“我”的感受反映出来的一句: 。

5.第③段中的“他”指代 ,表现了“我”

的心情。

八、课外阅读。

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方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拚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就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在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成为最佳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本文可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

2.邮局前,“姑妈”在混倄对于错上,人们有两条“口实”,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一条。(限15字内回答)

答:

3.本文最后一段中,”难得糊涂”和”真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危害是:

(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

4.整体把握全文,简要概括出“小侄子”的性格特点。

小侄子:

5.本文以“对于错”为题,揭示的文章主旨是什么?

答:

6.文中说“在混倄对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请你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各种各样的口实”里选出一条写在下面。

答:

九、作文。

题目:友谊

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做文章的最后一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断,写一篇歌颂友谊的记叙文。

要求:

1.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2. 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

3. 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C 二、D 三、A 五、C

六、1.①中间力拉蹦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②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③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 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逼真,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1.点、磕、退后、再上前、出桥、架橹、 娴熟 利落 生气勃勃

2.正值初夏 夏日随母归省外祖母 偷豆

3.动 在这水气中,月色也变得朦胧了

4.比喻、拟人 形象、贴切而又含蓄地表现了行船之快 飞 急切看戏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5.宛转、悠扬的笛声 被宛转、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轻松愉快

八、1.叙述 描写

2.意装饰内容的正误。或:即使错了,也不关小孩子的事。(意思接近即可;照抄原文,没有用自己的话表述,只给1分)

3. 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4. 小侄子:对事认真,坚持真理(“公理”和“正义”也算对)。(意思对即可)

5. 赞扬(肯定)小孩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批评(否定)大人混倄是非(混倄对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