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意思

就指这句古诗的意思,快...........今晚就要。

意思: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拓展资料:

1、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

2、这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3、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学习永不停息的精神。现在这两句诗比喻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被广泛使用。所谓”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每次读书总有新领悟,就像有源头活水来,其乐无穷,激励人们要博学知书,精深学问。我们在学校读书,老师、书本就是我们的源头。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让我们的思维一天比一天活跃。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追问

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做?

追答

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5
问一下水塘水怎么这样清亮,还不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进来。这两句诗就表明了诗人的一种生活乃至治学态度,沉滞不可取,活动流动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
第3个回答  2018-12-27
意思: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第4个回答  2018-11-24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的为他输送活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