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趣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无奇不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定于10月27日发射的战神1号-X的发射过程一波三折:天气不佳、零件故障、一艘货船闯进警戒区,最后在28日北京时间23时30分成功发射。NASA的航天器发射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2发射推迟因宇航员内急
1961年5月,NASA水星计划最初的7位宇航员之一艾伦·谢泼德爬进自由7号太空舱后,发射却一再推迟,原因是艾伦想要小便。他通过无线电对地面控制台说:“火箭平台还没有撤掉,可否打开门让我出来快速解决一下?”但是控制台拒绝了他的要求。艾伦最终尿在了他的宇航服里。现今的宇航员可以在宇航服里垫一层成人纸尿布,以避免这种尴尬。

3闪电险毁土星5号
1969年11月14日土星5号火箭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就在升空后36秒,一道闪电击中了土星5号,当时的情景相当令人紧张,好多东西都脱落了。幸好闪电造成的损害不大,阿波罗12号任务成功地完成。

4鳄鱼爬进航天中心
今年的6月,宇航员正要执行NASA的STS-127号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在前往发射台的路上,宇航员发现了一只鳄鱼。肯尼迪航天中心与梅里特岛野生动物保护区相邻,保护区里生活着310多种鸟类、25种哺乳动物、117种鱼类以及65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5一扇门导致发射推迟
当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将要发射时,一位发射台工程师在发射前忘记了要去固定发射平台上通向奋进号的一扇门。因为那扇门连接在发射平台上,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剧烈甩动的门可能会损坏奋进号的表面。地面控制台打算推迟发射以消除这一危险。不过工程师认为这扇门不会损毁奋进号,最多只会砸坏门附近的发射平台。最终,奋进号成功地发射升空。

6烦人的秃鹫
近些年,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附近的秃鹫大量繁殖。2005年,一只秃鹫在发现号升空时撞击了外挂燃料箱。冲击可能会击落燃料箱外的泡沫隔热板,进而造成航天飞机的损伤。NASA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宇航局建立了一座鸟类雷达,以扫描航天飞机发射路径上是否有可能造成冲撞的鸟群。发射台附近的停机坪上安装了声炮,好吓退入侵的鸟群。

7“嫦娥礼品”被深藏
美国轰轰烈烈花费了25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看得见的成果是他们带回来的重约382千克的月岩。目前,这些石头分别被收藏在休斯顿与圣安东尼奥的绝对秘密的地下室内,普通人欲想一睹月岩的“芳容”也极不容易。第二个登月者奥尔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时,赠给新娘一枚嵌有小片月岩的戒指,为此惊动了联邦调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场轩然大波才告平息。

8“孙猴”闹“天宫”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却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现了这样的事例。为了研究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前苏联于1987年发射了一颗生物卫星“宇宙——1887”,上面载有2只4岁左右的恒河猴。哪知卫星上天后,猴子们便不安分了,其中一只猴子在挣脱了被拴住的左前爪后,到处乱抓,使整个实验受到了严重干扰,如果它触动了某些重要按钮,那说不定会惹下大祸。地面人员对此也束手无策,于是只得让卫星提前返回地面。

9军事机密一美元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内,有一个并不起眼的纪念品商店。在80年代时,该店出售的纪念品中竟然混有一个印有极大军事机密的“首日封”。“首日封”上的图案是美国“白云”军事卫星,并附有其结构图和密码代号……当时它的标价是1美元!直到1985年,已经剩下最后一枚时,该店的一个售货小姐心生疑惑,把它寄给安全部门,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震惊。“白云”只能降级为民用卫星,有责任的12人为此受到了不同等级的处分。

10价值30万美元的“垃圾”
1993年9月,美国“发现”航天飞机胜利返回地面后,按照例行的规定,接受检测和维修。结果工人把一块机翼的前缘板拆下后,竟忘了重新装配上去就匆匆下班了。到第二天,不知情的清洁工人以为这是一个无用部件,就把它放进了一个没有标签的大木箱中,后来,木箱又被扔进了垃圾堆。如果不是NASA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经理特别细心,在清理的最后阶段发现了被“明珠暗投”的大部件,那么,这个价值30万美元的重要部件就成垃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4
1无奇不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定于10月27日发射的战神1号-X的发射过程一波三折:天气不佳、零件故障、一艘货船闯进警戒区,最后在28日北京时间23时30分成功发射。NASA的航天器发射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2发射推迟因宇航员内急
1961年5月,NASA水星计划最初的7位宇航员之一艾伦·谢泼德爬进自由7号太空舱后,发射却一再推迟,原因是艾伦想要小便。他通过无线电对地面控制台说:“火箭平台还没有撤掉,可否打开门让我出来快速解决一下?”但是控制台拒绝了他的要求。艾伦最终尿在了他的宇航服里。现今的宇航员可以在宇航服里垫一层成人纸尿布,以避免这种尴尬。

3闪电险毁土星5号
1969年11月14日土星5号火箭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就在升空后36秒,一道闪电击中了土星5号,当时的情景相当令人紧张,好多东西都脱落了。幸好闪电造成的损害不大,阿波罗12号任务成功地完成。

4鳄鱼爬进航天中心
今年的6月,宇航员正要执行NASA的STS-127号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在前往发射台的路上,宇航员发现了一只鳄鱼。肯尼迪航天中心与梅里特岛野生动物保护区相邻,保护区里生活着310多种鸟类、25种哺乳动物、117种鱼类以及65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5一扇门导致发射推迟
当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将要发射时,一位发射台工程师在发射前忘记了要去固定发射平台上通向奋进号的一扇门。因为那扇门连接在发射平台上,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剧烈甩动的门可能会损坏奋进号的表面。地面控制台打算推迟发射以消除这一危险。不过工程师认为这扇门不会损毁奋进号,最多只会砸坏门附近的发射平台。最终,奋进号成功地发射升空。

6烦人的秃鹫
近些年,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附近的秃鹫大量繁殖。2005年,一只秃鹫在发现号升空时撞击了外挂燃料箱。冲击可能会击落燃料箱外的泡沫隔热板,进而造成航天飞机的损伤。NASA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宇航局建立了一座鸟类雷达,以扫描航天飞机发射路径上是否有可能造成冲撞的鸟群。发射台附近的停机坪上安装了声炮,好吓退入侵的鸟群。

7“嫦娥礼品”被深藏
美国轰轰烈烈花费了25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看得见的成果是他们带回来的重约382千克的月岩。目前,这些石头分别被收藏在休斯顿与圣安东尼奥的绝对秘密的地下室内,普通人欲想一睹月岩的“芳容”也极不容易。第二个登月者奥尔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时,赠给新娘一枚嵌有小片月岩的戒指,为此惊动了联邦调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场轩然大波才告平息。

8“孙猴”闹“天宫”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却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现了这样的事例。为了研究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前苏联于1987年发射了一颗生物卫星“宇宙——1887”,上面载有2只4岁左右的恒河猴。哪知卫星上天后,猴子们便不安分了,其中一只猴子在挣脱了被拴住的左前爪后,到处乱抓,使整个实验受到了严重干扰,如果它触动了某些重要按钮,那说不定会惹下大祸。地面人员对此也束手无策,于是只得让卫星提前返回地面。

9军事机密一美元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内,有一个并不起眼的纪念品商店。在80年代时,该店出售的纪念品中竟然混有一个印有极大军事机密的“首日封”。“首日封”上的图案是美国“白云”军事卫星,并附有其结构图和密码代号……当时它的标价是1美元!直到1985年,已经剩下最后一枚时,该店的一个售货小姐心生疑惑,把它寄给安全部门,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震惊。“白云”只能降级为民用卫星,有责任的12人为此受到了不同等级的处分。

10价值30万美元的“垃圾”
1993年9月,美国“发现”航天飞机胜利返回地面后,按照例行的规定,接受检测和维修。结果工人把一块机翼的前缘板拆下后,竟忘了重新装配上去就匆匆下班了。到第二天,不知情的清洁工人以为这是一个无用部件,就把它放进了一个没有标签的大木箱中,后来,木箱又被扔进了垃圾堆。如果不是NASA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经理特别细心,在清理的最后阶段发现了被“明珠暗投”的大部件,那么,这个价值30万美元的重要部件就成垃圾了。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第2个回答  2012-03-17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第3个回答  2011-01-24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第4个回答  2011-01-21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