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梵高的作文

如题所述

~~第一篇《梵高的孤独》~~

梵高的一生,用孤独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

梵高的作品,用永恒来诠释也不为过。但他生得如此出人意料,也许就是因为他活得如此的孤独,才让他死在情理之中;就像他的作品,生前的沉寂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而死后作品火得一塌糊涂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梵高曾经这样说,而我像爱着我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梵高,梵高的画,梵高的忧郁……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梵高的绝望,世人的冷漠,不被别人欣赏的痛苦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

他是一匹良驹,但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出现一个伯乐,一个也没有,于是,梵高孤独的活着,那种活着比死亡更痛苦,尤其是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比死亡更痛苦的孤独时,为了结束这痛苦,他宁肯选择死亡。

当血红的鲜血滴到向日蔡上,我明白,那是梵高为了摆脱孤独和冷漠向世人发出的最后低吟。

活得如此的出人意料,于是死亦在情理之中。终其种种,我不禁思索,难道真的是因为梵高注定是一颗恒星,所以他一直孤独着?但是为什么老天连“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都不给他?为什么让一个原本是永恒,是被人敬仰的人活在平庸之中?为什么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凡粟一粒,没有资格被别人尊敬?

我不明白!上天既造就了一个天才,为什么让他活在孤独的痛苦中?难道天才是扣响扳机之后,鲜血溢满画页之后才能给予的称号?

我不明白!我害怕这样的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而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在世俗中沉寂了几十年,等到他死后才大红大紫!人们在梵高作品拍卖会上争先恐后地喊出惊人的数字,虽然在情理之中,但是梵高已去,他拥有的只能是出人意料的孤独,却无法享受到人们对他的赞赏与虔诚!
【再来一篇~】

《亲爱的文森特》

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那个社会里再普通不过的那么一个人了,如蝼蚁一般地存在了,如蝼蚁一般地生活了,又如蝼蚁一般的地消亡了。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目光在《梵高自画像》上轻轻滑过。就是这轻轻的一瞥,便注定了我将在这场罂粟般华丽而危险的迷恋中万劫不复。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画中的男子身着暖色调衣帽。并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就双眼为之一亮心底为之一振的明快色调,而是晦涩的暖色调,夹杂着一片一片的冷静与阴郁。麦色的肤色并未让他显的阳光或愉悦,反而配合着他满脸深深浅浅的皱纹将整个画面渲染成一种更深沉的氛围,无法言语的浓重,化不开。在他的眼睛里,我看不到诗人目光般的睿智与明净,也没有作为一个画家的目光的尖锐与敏感;只是阴郁,隐忍的阴郁,简单直接。他的嘴里并没有叼着烟斗,就只是很冷静地闭着。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如蝼蚁一般微渺的人,却绘出了一片温暖了人心的金黄。那是某个明媚的季节里的某个明媚的一天的明媚的午后,他就在那片充斥着眩目的阳光和温暖的金黄色香甜气息的向日葵地里支好了他的画架。冷峻的眉眼间蕴满了无尽的喜悦与癫狂。他带着一个不被世人所理解与接受的画家热情,疯狂地挥舞着他的画笔。调色盘上他倾尽了他一生的热情,他用他的画笔将他的一生交付在那片金黄中。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为那片金黄带到那个明媚的午后,依然能感受到他当年的喜悦与癫狂。一种完美的永恒。永生永世。

我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然后,微醺的眼帘中,我就看见他在那片醉人的金黄里割下了他的左耳。尖叫着,他带着他的左耳在向日葵地里疯狂地奔跑。鲜血滴落在匍倒的向日葵上:一滴一滴,滴落在向日葵的茎秆上;一滴一滴,滴落在向日葵的叶上;一滴一滴,滴落在向日葵的花瓣上。奔跑出一条殷红的道路。很久很久以后,他的血液凝固了,凝结成他一生孤独与狂热的见证。他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回到他阴湿的小阁楼里,喝下陪伴他一生的最后一杯苦艾酒后,在这场昏天黑地的宣泄中,他终如蝼蚁一般消亡了。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当我到达梵高的住所时,已经很晚了。隔着时间与空间交叠的悲哀。我甚至没能够听见那一声决绝的枪响。我只是,想知道,我亲爱的文森特.梵高,是否微笑着进入天堂。

我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他的住所钉满了发霉的木板,仅留着几条可以隐约辨析屋内陈设的缝隙。青苔丛生,隐约可以听到从房屋深处传来嗒嗒的滴水声,均匀有致,那是见证了百年孤独的历史,却依然光洁如新。我踮起了脚尖,轻缓地迈着细碎而凌乱的步子离开。安静地,我来过了;安静地,我离开了。我亲爱的,文森特.梵高。

哦,对了,我亲爱的,文森特.梵高,我还去过那片金黄金黄的向日葵田地。我小心翼翼拨开过那里的每一簇向日葵植株,在那里,我努力地嗅到过幸福与温暖的气息,腥甜而狂热。

他的《向日葵》被陈列在博物馆里,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昭示着悠久与美丽。他的热情被播撒在地球的每一寸肌肤上,渗进血液里。 每个人都为那片纯澈的金黄疯狂着,人们开始认同他,崇拜他,甚至模仿他。多大的讽刺啊!文森特.梵高。他早已死去。独一无二。

温暖香甜的气息弥散,恍惚中,我好象看到了他的魂灵,那个将自己封印在那片金黄中,为世人求得救赎与宽恕的魂灵,百年如一。

如果可以,我祈祷着,只为向你献上一个神灵欠你的十字架-------神父错了,他说你没有资格得到十字架。那片醉人的金黄里,你魂灵的胸前,挂着一个上帝为你打造的十字架。独一无二的永生,熠熠发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 1890年7月27日,他有因精神病发作,在法国兹河畔的欧韦自杀,两天后不治身亡,上帝是公平的,天才必须饱受磨难,几经沧桑。正如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他们都不是正常人,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及正常人,是弱智的。奇才凡高同样也不正常。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凡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凡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凡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凡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己严峻的性格与独创性画风,用色彩来解释你的作品。由于这种'阿尔的女人'式的综合式风格还很少见到,人们会认为这是你和我的作品,这是我们俩好多个月合作的结果。”
我大概会把这幅画与其它记忆中的普罗旺斯的风景刻成版画。我很想送一张给你,一个完整的摘要,更深思熟虑、更有计划性。我弟弟说,Lauzet制作了一些蒙蒂切利(Monticelli)的平版画,很像阿尔人头像。但是你会明白到巴黎后的那点困惑的,我还没看到你的油画。不过我希望这几天就回去。

文森特·梵高死亡之谜其背后所隐藏的事实,100年前曾经发生的那场悲剧一切仍旧是个谜团。但终有一天所有谜团将被彻底揭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3
提到敬佩,大家绝对会想到那些伟大的人,我也不例外。我会先想到文森特~威廉~梵高。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画画。
梵高生前不被人理解,直到他死后,他的作品和才华才真正为人所知。世人才真正知道一副《向日葵》倾注了他的多少热情和希望。形成极大对比的是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而死后却是追随者无数,听起来令人讽刺。
艺术家,很少有精神比较正常的,当然,梵高也不例外。说到梵高,人们不仅会想起他的画作的超凡表现力,同时也会想到他怪异、疯癫的性格。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但也由于他的作品色彩太过强烈、色调过于明亮,而因此很难被世人接受。
癫狂的他,创作的作品当然也是癫狂的,他的画作及其抽象,以至于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位绘画艺术界的天才,才发现他画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梵高的故事十分励志,尽管精神已经失常,但却是一位真正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这样总结道:“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很晚才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他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使刚开始世人无法理解,只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专注于自己所爱,终有一天世人会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