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刺宋案”的幕后真凶,后世史学界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猜测。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袁世凯授意赵秉钧实施谋杀。黄兴的挽联中提及的“袁世凯”之名,一度让这种说法广为流传。然而,尽管黄兴有所指控,但缺乏直接证据将袁世凯与刺杀事件联系起来。据章士钊回忆,宋教仁遇刺时,他与袁世凯同桌,袁世凯的叹息似乎表达了惋惜,但是否真心,难以确定。有人推测,即便宋教仁组阁,袁世凯作为总统,未必会选择暗杀手段来阻止。
第二种观点认为赵秉钧私自行动。赵秉钧在宋教仁进京组阁后不久离职,一些隐语电文暗示了赵可能与刺杀有关。唐德刚认为,赵秉钧为保位,可能暗中除掉了劲敌。然而,张国淦的回忆中赵秉钧表现得对宋教仁之死毫不知情,这使得赵秉钧是否为元凶成为猜测。
第三种猜测指向国民党人陈其美,部分史学家认为陈其美出于党内斗争的考虑可能卷入此案。但电影《建党伟业》采纳了这一观点。真相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骆宝善先生的观点颇具启发性,他认为政治人物身边的人常会揣测领导意图,可能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出于“立功心切”和“分忧”领导的动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宋教仁的遇害,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悲凉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之间的对立加深,和平建国和宪法政治的设想也因此破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