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观王文丽老师《读书至味是清欢》讲座有感

如题所述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讲座伊始,王老师引用了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以此阐释了她选择“读书至味是清欢”作为讲座题目的初衷。我认为这一题目恰好体现了王文丽老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和方法:摒弃功利心态,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顺应学生的天性,耐心引导,静候成果。
为了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王老师提出了四条原则,应成为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遵循准则:1.教师应支持儿童阅读,而非支配。2.应注重培养阅读兴趣,而非单纯追求效果。3.儿童的阅读经验和策略应通过阅读实践而非教授获得。4.对儿童的阅读评价应着眼于长远,而非一时。
这四点非常精辟,针对性强,及时纠正了在儿童课外阅读指导中一些老师的误解和不当做法。我观察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老师,把读书当成了任务,将读书目标局限于考试高分和写作能力提升。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为考试而读,缺乏对阅读的内在渴望和热爱,这样的阅读无法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甚至难以持续。
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过于狭隘,急功近利,做法与初衷背道而驰,欲速则不达。我很庆幸能够听到王文丽老师的讲座。
对照王老师的指导,我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让阅读回归其本质,摒弃功利心态,注重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以及交流分享。阅读本质上是交流的过程,不应以自己的理解替代学生的认识。不应将条条框框和技巧强加于学生,而应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读完后进行交流和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需要自己开始阅读。虽然我一直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实际行动远远不够。我读过的童书可能还不及一些学生多,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王老师提到的许多书籍我都没读过,认真研究过的更是寥寥无几。我原来阅读的书籍范围狭窄,仅限于文学类,而学生的阅读更为广泛和多元。我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代替学生的喜好。从现在开始,我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必读书目有计划地开始阅读,这样才能够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
只要我做到了以上两点,相信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在实践过程中自然会被领悟和掌握。实际上,难的不是方法,而是保持初心,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需要抵御诱惑,经受时间的考验,以及信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表面的功夫容易做到,真正的付出却需要默默无闻的努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读书这件事上,只有达到了“读书至味是清欢”的境界和情怀,才能够做好。做好了,不仅学生受益,自己也会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