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易春秋,号六经"````为什么说是六经?哪六经?她与四书五经里的五经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经”是古代人们对于重要的典籍的称呼。它本来是一个纺织术语,古代人织布,纵线是先设定好的,然后再织上横线。纵线称为“经”,横线称为“纬”。显然,在织造方面,“经”是主要的,起着主体设定作用的。所以人们用“经”来指称重要的典籍。先秦时期,人们对“经”的称呼比较随意,也并不对它投射神圣和崇拜的意义,只是仅仅指称自己认为重要的典籍,比如《荀子》就将《诗》、《书》指为“经”。但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不是公共意识。一般认为,“经学”的正式建立应当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开始,它标志着政府将“经”赋予了公众思想指导的意义。“五经”是《易》、《诗》、《书》、《礼》、《春秋》。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排列顺序,古文学家和今文学家在“经”的排列顺序上是有分歧的。《礼》指的是《仪礼》,到了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为《仪礼》、《周礼》和《礼记》作注,合称为“三礼”这样,“经”又扩大成为了七部。其中,《春秋》中又有人们普遍认为是解释它的“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所以实际上“经”所包含的典籍有10种。但是,古人不是以我们的眼光看待《左传》的。因为《左传》中包含了《春秋》的经文,所以他们将《春秋》和《左传》看成一部典籍。这样,就有了《易》、《诗》、《书》、“三礼”、“三传”9部典籍,唐代称之为“九经”。中、晚唐时期,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尔雅》三部典籍,称为“十二经”,宋代增加了《孟子》,称为“十三经”。事情到此才算正式了结。虽然只有“十三经”但是,关于经书的书籍却汗牛充栋,仅据《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经部书籍就有1773部,20427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6
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统称。其中,《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五经: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记》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
  
第2个回答  2013-12-26
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第3个回答  2013-12-26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
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