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医患沟通能力

如题所述

沟通是内涵,是素养,也是一门艺术,经过培训的沟通与未经培训的沟通有着不同的效果。沟通时医生的言语、举止、神态、衣着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医生应掌握两种武器,一个是手术刀,一个是沟通能力。在国外,医患沟通往往是从医学教育早期开始,贯穿始终,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普遍缺乏此方面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往往出现此项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重视医疗技术提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医生的沟通技巧、协作能力,与病人的亲和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加强医患沟通,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到一个技巧、两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一个技巧,即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要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两个掌握,即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三个留意,一是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二是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三是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即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只有在医患双方共同、友好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和谐沟通的目的。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查房沟通、预防沟通、书面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间接沟通(亲友沟通、保护性沟通)、直接沟通等有效方式加强医患沟通。
查房沟通

主管医师查房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检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病人或家属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预防沟通

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或纠纷的病人,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在交班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与其沟通,消除患方的疑惑。
书面沟通。

对需要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患者或家属,或一些特殊(如丧失语言能力)的患者,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分级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共同与患者沟通。上级医师与患者沟通,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时,应变换沟通者。即换做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集中沟通。

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师之间,医护之间,护士之间先进行集体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一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特殊重大事件(特殊病人、突发成批伤员、意外事件等)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必要时经医生、护士、专家、院领导集体讨论后再进行沟通。避免由于意见不统一导致病人和家属的不信任和疑虑。在紧急情况下,由在场最高职称的医师进行沟通。
直接沟通。

在病人病情、心理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直接与其沟通。
间接沟通

考虑到保护患者隐私及保护性医疗措施,可以通过保护性沟通或与亲属或委托人沟通,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8
耐心,细心,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