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时代的精神和艺术特色

如题所述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古代先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造自然,掌控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理想的生活。

学者杨公骥认为,夸父追日是为了在跟大自然的接触中,不断激发自我潜能,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凸显自我价值。

他原话这样说: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东方的“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这是当代著名学者萧兵的观点。

当然,也有一些消极的声音,一些学者认为:夸父违背了客观规律,他看到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即使他跑得再快,再怎么力大无穷,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显然,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否定了夸父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正能量,助长了“听天由命”的狭隘意识。

扩展资料:

夸父逐日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夸父逐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先民对太阳与时间的崇拜与恐惧,构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到先民们对生命与生死的看法。综观人类逐日等太阳系列神话,可知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生命永恒。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扩展资料

夸父逐日的失败,表面上是由于饮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须知时间固然有使生命饱尝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却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离弃的因素。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海德格尔把人规定为“此在”,认为“此在的意义是时间性”。时间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性,时间一旦被否弃,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弃。

夸父的失败,表明了人类不可能直接与时间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惧和永恒的诱惑过于强大,人们希望从别的渠道与时间和死亡作间接的抗争。于是,出现了“不死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05
(赞扬性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