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鲁迅的文学成就

鲁迅的文学成就 有哪些?具体在哪些方面?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 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30
鲁迅 (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医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五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八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一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27年到1936年,创作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勤奋工作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亲自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药》、《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1881-1936)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幅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由此可见,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著作在鲁迅整个思想文化遗产中所占地位何等重要。鲁迅的一生,其光辉成就是多方面的,毛泽东、张闻天都指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蔡元培的挽联则着重于突出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的意义,着重赞誉鲁迅作为学者的卓越贡献和思想风格,鲁迅著述多矣,这里特别提出《中国小说史略》作为典范,这是自有其道理的。
《中国小说史略》共二十八篇。除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外,第二至第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它追本穷源,溯自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其后依序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各个阶段,从汉代小说、六朝小说至唐宋传奇,从宋代话本及拟话本、元明的讲史、明代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至清代的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及公案小说,直至清末的谴责小说。全书纵论中国小说的酝酿、产生、发展和变迁,评述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原因,介绍历代主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评析各种各类小说思想艺术的特色、成就和得失,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完整性的中国小说通史。
《中国小说史略》的著述,充分地反映了鲁迅作为我国小说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那种令人敬佩的魄力和学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出诸鲁迅的手笔,由这位伟大的著作家来为中国小说史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值得庆幸的。

作者简介 · · · · · ·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第2个回答  2005-12-19
鲁迅 (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医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五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八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一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27年到1936年,创作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勤奋工作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亲自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药》、《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1881-1936)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幅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由此可见,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著作在鲁迅整个思想文化遗产中所占地位何等重要。鲁迅的一生,其光辉成就是多方面的,毛泽东、张闻天都指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蔡元培的挽联则着重于突出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的意义,着重赞誉鲁迅作为学者的卓越贡献和思想风格,鲁迅著述多矣,这里特别提出《中国小说史略》作为典范,这是自有其道理的。
《中国小说史略》共二十八篇。除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外,第二至第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它追本穷源,溯自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其后依序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各个阶段,从汉代小说、六朝小说至唐宋传奇,从宋代话本及拟话本、元明的讲史、明代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至清代的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及公案小说,直至清末的谴责小说。全书纵论中国小说的酝酿、产生、发展和变迁,评述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原因,介绍历代主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评析各种各类小说思想艺术的特色、成就和得失,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完整性的中国小说通史。
《中国小说史略》的著述,充分地反映了鲁迅作为我国小说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那种令人敬佩的魄力和学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出诸鲁迅的手笔,由这位伟大的著作家来为中国小说史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值得庆幸的。

作者简介 · · · · · ·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第3个回答  2018-07-04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

  二、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5-12-20
如果要评价鲁迅的文学成就,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所说的困难,倒不是对鲁迅的文学成就的性质上的判断。说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人,这一点大概不会有太多的疑问。我以为,这倒不是因为鲁迅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其他人写得特别糟。问题在于,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是通过哪些文字表现出来。我不认为是他的杂文,当然,更不会是他的书信和日记(大概只有白痴才会将他的书信和日记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稍微有一点点文化的人,也许都会知道,鲁迅之所以作为文学家,主要是因为他的小说(还有他的一本叫做《野草》的散文诗集)。

对于鲁迅来说,他的“国民性批判”的观念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鲁迅思想中最深刻的和最有活力的部分,同时又是其局限性所在。具体表现在小说写作方面,因为常常过于拘泥于“国民性批判”的观念,以致其小说的艺术空间显得极其狭隘,主题和表现手段方面也常常过于单调、呆板。我们固然可以找到种种客观上的理由为鲁迅辩护,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事实。隐瞒这些事实并不能给鲁迅带来更多的好处。

被视为鲁迅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作的《阿Q正传》,在艺术上的问题就不少。这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却未必是最好的作品。《阿Q正传》在艺术上过于单薄、粗糙,有时我感到很惋惜--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给写糟了!而且败笔甚多,比如它的结尾,写到阿Q赴死时看到围观群众的眼睛的一段,显然是最生硬做作的段落。过于明显、直露的观念化的痕迹,在风格上也极不协调。这是一处在艺术上不可原谅的严重败笔。而“鲁学家”们却以为此处大有深意。

被许多当代知识分子捧得很高的《孤独者》,则写得太做作,主人公魏连殳的形象生硬,苍白,毫无生命力可言,大约是刻意模仿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结果。只是依靠了一点激情才勉强成篇,也因此吸引了当代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就喜欢这类情绪夸张的东西。

《在酒楼上》勉强像个小说的样子,结构和气氛都处理得很协调。但它仍显得文人气太重,精心的气氛营造和谋篇,再加上一点儿感伤的情绪。也正因为如此,它获得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喝彩。

《伤逝》中只有几个抒情性的片段还可以给中学生们看看,而其主要情节--爱情,则写得枯燥乏味,既无激情,也无想象力。这倒与他本人的情感生活很相近。

《肥皂》、《高老夫子》等讽刺性的作品远不如他的杂文来得精彩。

《一件小事》、《弟兄》之类,幼稚得可笑,几近乎无聊。

《狂人日记》作为一篇思想随笔,倒是相当不错的。但作为一部小说,则实在有失水准。

《示众》虽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但可见作者叙述上的功力不凡。可惜这样的功力用得不是地方,《阿Q正传》若能写到这种程度,可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了。

《风波》、《祝福》诸篇也都算得上是佳作。

《药》如果没有那个画蛇添足的花环的话,倒也不失为一部杰作。

在鲁迅的《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中,最精彩的要数《孔乙己》了。《孔乙己》可以说达到了短篇小说所要求的完美的境界。简洁,精致,又让人回味无穷。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故事新编》比《呐喊》、《彷徨》要精彩得多,成功得多。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作为小说家的才能在这里发挥得最充分。但这一点是“鲁学家”们所不愿意承认的。因为《故事新编》没有《呐喊》、《彷徨》中的那样多的“深刻”思想。一位“鲁学家”无论他有多么愚蠢,但只要掌握了所谓“国民性批判”这一法宝,就能把握《呐喊》、《彷徨》以及鲁迅的杂文,但这件法宝用来解释《故事新编》或《野草》这样的艺术性较强的作品时,就不那么灵便了。

《铸剑》像《孔乙己》一样,是一篇可称得上“完美”的作品。既然是“完美”,我就没必要多说什么了。

《补天》一篇极富想象力,但用力过猛。前后两个部分分开来看,都写得很不错,但放在一起就不协调了。

《奔月》、《理水》、《采薇》诸篇,同样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和机智的讽喻性。

鲁迅不曾写过长篇小说,这一直是“鲁学家”们的一块心病,谈起此事来,多少总有点儿理不直气不壮。其实,一位作家是否写过长篇小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有好事之徒非得找出一点相关的谈资不可。他们热中于谈论鲁迅的那个子虚乌有的长篇小说计划,而且为这个计划没有实现而深表遗憾。他们还为鲁迅设计了一个极其可笑的托词--因为“战斗”的繁忙,无暇经营长篇巨制,云云。也许鲁迅确实有过这么一个写作计划,但即便如此也于事无补。在我看来,鲁迅对世界的理解比较单一、狭隘,他不是那种无论什么都去经验、都能包容的人。他的写作方式也根本不适合写篇幅太长,内容太宽泛的东西。倘若勉强写了出来,肯定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货色。然而鲁迅没有做蠢事。这倒可以看出鲁迅本人不凡的艺术判断力。他的“门徒”们则不行。

至于《野草》,无疑是现代汉语文学中最为灿烂的艺术之花。但由于它提供给“鲁学家”所要求的社会学阐释的可能性最小,而且也没有多少特别神圣的思想值得夸耀。因此,“鲁学家”对它的反应也就最迟钝。即使谈到它,往往也不得要领。

《野草》展示了鲁迅内心世界丰富和复杂的一面,也是更真实的一面。因为他的痛苦和矛盾,使我感到他是真实的和可亲近的。而《野草》之后,鲁迅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找到了摆脱内心矛盾的途径,他的写作反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