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你被商家套路过吗?你是如何维权的?

今年“双11”依然很热闹,“低价”“降价”“满减”“赠品”“优惠券”等各种营销手段扑面而来,还有许多平台提供全程价保服务,最长价保时间甚至超过30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推出的优惠举措背后暗藏各种套路,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等。

第1个回答  2022-11-11
没有被套路过,因为我很少网购。
优惠活动水分多 留心“先涨后降”。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据报道,在“买买买”途中,许多消费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复杂的规则难坏“尾款人”。
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
此外,越来越多的平台与商家推出商品预售的促销模式,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消费者应了解“定金”与“订金”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定金”不予退还。
对此提醒,消费者选择预付定金方式来享受商品优惠的,一定要提前仔细阅读规则,权衡利弊,按需购买,勿贪低价。根据自身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避免冲动消费
第2个回答  2022-11-11
现象1

近年来,去健身房健身逐渐成为市民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以预付费为主要消费模式的健身行业普遍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的消费纠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因商家关门跑路而引发的群体性投诉屡见不鲜。此外,类似美容美发预付卡的惯用套路,还会出现门店店招更换,原先的充值预付卡就被认定为无法使用或者限制使用,想要正常使用就必须重新充值等问题。

1.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方便惠民的消费模式已被消费者广为接受,但预付式消费陷阱多。很多消费者都在美发店、健身房遇到过一种非常令人困扰的事情——过度推销,有时甚至是强制消费。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消费者有权拒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其次,当消费者被强制消费后,民事上,可依据民法典关于胁迫、趁人之危显失公平等相关事由撤销之前的交易行为;行政上,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刑事上,若经营者构成强迫交易罪,即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暴力、胁迫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3个回答  2022-11-11
下面我盘点双十一活动期间几个常见的骗局,希望大家不要再被套路、亏钱。
1、取消赠送商品
像很多电子产品因为价格相对较贵,都会送一些配套的小东西。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商家就送给我的鼠标鼠标垫和电脑包虽然价格不贵,但是很暖心。
而在这活动来临的时候,明面上商品降价了便宜了几十块钱,却取消了原来所有的赠品,三下五除二等于在价格上一点没有降。
2、取消原有的优惠券
现在网购平台上的商家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商品,往往都会提供一定的满减劵,而双11活动来临以后,这些商家会取消原有的优惠券,只保留双11活动的优惠项目。
最后仔细算下来,在双11活动中买的商品还没有不参加活动便宜呢。
这种套路更加隐蔽,且没有违反平台规则,因此受到欺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年年“双11”抢购囤货成了惯例,随着活动战线的不断拉长以及实现优惠的繁琐度不断提高,盲目“买买买”并不一定省钱,大家还是要理性按需购买。
如果你明显被商家给套路了,不要妥协这种行为,保留其价格欺诈的证据
第4个回答  2022-11-11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所谓的欺诈行为,就是指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以及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等情况。
第5个回答  2022-11-11
双11的套路,我们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一般商家都会给很多的优惠券进行打折促但实际情况是,打完折用完券以后的商品价格和以前的价格没有什么两样
1:双十一,提升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消费,有多少人,在双十一的时候,变成了,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

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甚至有的借钱消费,有的买的东西,几年都用不完,有的买完就后悔,引发家庭矛盾,比比皆是。

有时候我们买的并不是生活必需品,

而是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

过度的消费,

往往会让自己迷失,

过度消费正在透支着你的未来,

正常的消费无可厚非,担是要控制住,理智点。

2:双十一,加速新零售发展,可是监管不力,让一些平台里面的套路,算法,有多少人被坑过。

不一样的手机,价格不一样。先涨价后降价。又有多少人,就为了抢分期券,优惠券,甚至抢红包,凑单追满减,被套路过,被坑个。

凡事被套路过,被坑过的人,现在都应该会理智了,不会在这个双十一买东西了。

3:双十一,提高商家企业知名度的同时,这个活动对中小商家而言,对业绩增长影响越来越弱,但不参加又可能被平台洗牌出局,参加与否成为一个颇为鸡肋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商家,现在也不喜欢双十一,更不愿意让利,谁不想多赚点钱,而不是保本促销。但如果选择不参加,销量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店铺排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