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惊蛰文化赏析?

如题所述

惊蛰是开始鸣雷的季节,此时的一声惊雷不仅象征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让文人雅士们多了一些吟诗作赋的素材。

1.惊蛰诗词鉴赏惊蛰【晋】陶渊明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遘:相遇。农谚上说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惊醒的,从科学的角度讲,雷是大气不同电荷云体放电的结果。本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燕雀的活动情景。在诗中,诗人赞颂了燕雀的勤勉,并以此自勉:“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感觉自己还不如小小的燕雀,甚是惭愧呀!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洞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西安)人。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劬:劳苦,勤劳。这首《观田家》是韦应物任某地刺史时所做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身无劳而领俸禄的惭愧心情。

秦楼月【南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凉蛰,初·惊蛰。鹁鸠呜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渑:沾湿。时到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春雷起蛰【金】庞锖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这是一首写惊蛰前后景色的诗。开头两句写惊蛰前后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露着勃勃生机。第四句中的“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看见一个卖药老翁卖完药就跳入药葫芦中,知道自己遇见了仙人,于是随老翁人山学道。后辞归,老翁送他一根竹杖做坐骑。费长房眨眼间到了家,把竹杖丢弃在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县北),待回头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后两句以巨龙作结,点明题意。

2.惊蛰民间谚语自惊蛰日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人春耕季节,所以惊蛰时期的谚语大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秧,赛油汤。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高粱春分秧。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不耙地,就像蒸馍走了气。

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插秧正适时。

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

惊蛰点瓜,遍地开花。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不过不下种。

惊蛰地气通。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点在惊蛰口,一碗打一斗。

惊蛰过后雷声响,蒜苗谷苗迎风长。

雷响惊蛰前,夜里捕鱼日过鲜。

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过了惊蛰节,亲家有话田间说。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