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和不足?

如题所述

(1)科研滞后,产品档次低

有些地方科研滞后于生产,科研脱离于生产,关门搞科研,埋头抓生产的现象仍然突出,使育种水平、栽培技术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上,忽视了知识的更新和品种的改良,总产量上去了,但转化率低,品质不优,加工水平低,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差。

(2)分散发展,无序经营

很多地区的食用菌业是以农民自发生产经营为基础的,因此缺乏根据当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化布局,缺乏统一协调和宏观调控手段。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短期出成绩,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规模,不顾当地资源和气候、技术条件和市场适应能力,结果造成轰轰烈烈上马,又无声无息下马,使农民怨声载道;在流通领域内,无稳定畅通的渠道,缺乏有序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的信息服务,使产供销不能很好地衔接。有些地区,这种盲乱无序的状态尤为突出,你搞什么品种,我也搞什么品种,你在哪里收购,我也紧随其后,你争我抢,一会儿相互抬价,一会儿又互相压价。产品多了就疾声呼呼大砍特砍,产品少了就鼓动农民大上特上,结果搞得商家或大哭大笑,或两败俱伤,菇农也终日惶惶,不知今后种什么好,最终受害的还是菇农。

(3)没有标准,缺乏品牌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有些地区的食用菌栽培和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没有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也没有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体系。人们只为关心产量多少,产值多少,却忽视了转化率和加工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产品如此,技术、菌种、物资、设备、生产同样缺乏标准。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仅有的优质品又缺乏品牌包装和保护,品牌意识的淡漠,加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假技术、假信息、伪劣菌种、伪造设备充斥市场、鱼目混珠、屡见不鲜,致使技术密集型的食用菌业,其科研却在低水平上徘徊。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现象的解决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4)缺乏行业合作和产业龙头

行业内部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不讲配合,形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重复科研,重复生产,竞相比价,互相拆台。据统计,全国现有大大小小几万个菌种场,上万个加工厂,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没有核心、没有标准、没有规划、没有管理,菌种及产品质量低劣可见一斑,必然会出现坑农害农等欺骗行为。这种欺骗行为在菌种出售、技术推广、产品回收等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当地缺少主管部门的管理和龙头企业的主导,造成科研肤浅、生产分散、竞争无序、管理混乱。由于企业不占核心主导地位,技术创新迟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产品深加工上不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