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地下水?

如题所述

地下水的来源是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积蓄在土层和岩石的裂隙中,就成地下水。地下水量的大小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条件和补给来源有关。因此,特别介绍群众找水的经验,为容易出现干旱的地区的农民找水源打水井。

根据地形特点找水: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2、“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3、“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4、“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5、“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如果孤山底下的岩层,因岩性的局部变异而成为隔水层时,它就能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若是上有透水层,下有不透水层,在倾向低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连接得很远,向一头倾没,在其倾没端适当地形之处的含水层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头,有水流”。因山扭头而造成的山湾低处,阻滞顺山流来的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富集,打井有水。

9、“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长山中间突出一条较短的山,在此山咀倾斜方向的低处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湾对湾,水不干”。两个山湾正面相对,在湾的中间发现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现,是山中积压水的表现,在这里打井,有好泉水。

12、“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一般山与山之间缺乏常年流水,雨季可能在接头处排洪,枯季地下水可能在接头之处出露成泉。

13、“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冬季河流虽然已经干涸,但是河漫滩下面有潜水流动,可以截流蓄水,打井取水。

14、在大河沿岸寻找古河道。古河道现在虽然被掩埋,但是含水层为砂砾石,仍有潜水流动,是打井的好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最容易找地下水的地方:

    动物、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源适宜的地方。 

    地下水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条件有密切关系。 “两山夹一嘴,必然有泉水”,即夹于两道大山中间的小山前沿,一般可找到泉。

    地下水在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地表往往表现出某种现象。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国外学者认为地下水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与地表水有显著区别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补给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里、在组成地壳物质的空隙中储存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第2个回答  2018-03-08

地下水藏于土壤和岩石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常常以各种现象反映到地表,这对于寻找地下水源来说是一种重要线索。 

1.动物、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源适宜的地方。 狗尾草、稗子、水芹菜、芦苇、艾岌草、黄花菜等丛生的地方,可能有埋藏不深的地下水,而且水量往往较多。 

2.地下水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条件有密切关系。 “两山夹一嘴,必然有泉水”,即夹于两道大山中间的小山前沿,一般可找到泉。

3.地下水在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地表往往表现出某种现象。

第3个回答  2017-12-31
地下水的来源是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积蓄在土层和岩石的裂隙中,就成地下水。地下水量的大小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条件和补给来源有关。因此,特别介绍群众找水的经验,为容易出现干旱的地区的农民找水源打水井。

根据地形特点找水: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2、“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3、“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4、“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5、“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如果孤山底下的岩层,因岩性的局部变异而成为隔水层时,它就能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若是上有透水层,下有不透水层,在倾向低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连接得很远,向一头倾没,在其倾没端适当地形之处的含水层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头,有水流”。因山扭头而造成的山湾低处,阻滞顺山流来的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富集,打井有水。

9、“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长山中间突出一条较短的山,在此山咀倾斜方向的低处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湾对湾,水不干”。两个山湾正面相对,在湾的中间发现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现,是山中积压水的表现,在这里打井,有好泉水。

12、“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一般山与山之间缺乏常年流水,雨季可能在接头处排洪,枯季地下水可能在接头之处出露成泉。

13、“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冬季河流虽然已经干涸,但是河漫滩下面有潜水流动,可以截流蓄水,打井取水。

14、在大河沿岸寻找古河道。古河道现在虽然被掩埋,但是含水层为砂砾石,仍有潜水流动,是打井的好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