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透视】是绘画法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源自拉丁文“perspclre”(意为“看透”)。最初,透视的研究是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观察景物,并将所见的景物准确地描绘在这块平面上,形成景物的透视图。后来,透视学逐渐发展成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展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
透视主要分为三种:色彩透视、消逝透视和线透视。其中,线透视是最常用的,由达芬奇总结。透视学在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设有一面玻璃,固定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观察),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这面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在二维平面上绘制的三维物体的位置。
在中国画中,透视学的应用有所不同。例如,中国画善于通过多视点表现丰富的情节,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为了表现丰富情节,采用多视点,类似于将摄影的多镜头分割后重新组合。此外,中国画在表现高山时,通常采用微俯的视角,远处的山画得更高,并用云雾缭绕来衔接,表达出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另外,中国画还讲究“仗山尺树,寸马豆人”,即画中物体要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家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将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部分,全部表现在一个二维空间中。要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传统的透视学观念。
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规则。但这些创新又遵循一个基本的哲学原则——打破旧的规则,创造新的规则。
透视的基本术语包括:
1.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 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4. 视中线:连接视点与心点,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 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 天点: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如房子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 地点: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如房子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 平行透视: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给人以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 成角透视:任何一面都不与平面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更加丰富和有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